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元优博-天生不凡”宝宝喂养经验分享大赛活动-我的剖腹产宝宝喂养经验

(2013-10-13 12:07:30)
标签:

有意义

经验

顺产

触觉

是个

育儿

分类: 成长知识

今天坐电脑前静下心来写喂养孩子的分享文参加“圣元优博剖腹产奶粉“与”丑小丫丫“共同举办圣元优博-天生不凡”宝宝喂养经验分享大赛,我想不仅是对过去养育孩子的回忆,更是回味陪伴孩子成长路上点点滴滴的幸福。

从怀孕到生宝宝的点点滴滴仿如昨日,这种痛并幸福的人生经历,深深的烙在脑海里,心底里。从怀宝宝到抚养再到言传身教的引导,我才更懂得父母为了养育一个孩子无私付出的艰辛和不易,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切身体验,我的生命才显得更完整。

 

顺产的宝宝是“由门而来”,剖腹产的宝宝则是“破墙而出”。顺产胎儿的肺脏和大脑在经过崎岖的产道时,都得到了锻炼,而剖腹产胎儿却没有受到过这种刺激,免疫力会差一些,感统失调的比例要高一些。” 这是一位产科医生对剖腹产和顺产的形象比喻。——这也是我怀孕时医生跟我说的顺产和剖腹产孩子不同的出生方式,剖腹产孩子没经过产道的挤压,这种体验的缺乏虽然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商,但却容易让他们感统失调、产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问题。不过,只要不必太担心,通过后天的训练,如大脑平衡功能训练 本体感训练触觉训练,对孩子细心照顾,用心养育,证孩子黄金期的生长发育营养,用心对孩子运动平衡,性格的培养,剖腹产和顺产的宝宝一样健康快乐,聪明可爱。

 http://s11/bmiddle/61fc0698gx6DorxAikW6a&690

在怀小宝时,我特别注意运动和营养方面,想等小宝瓜熟蒂落时,自然分娩。然而,事实并非自己想的那么顺利,尽管每天上下班都是走路,晚上吃完饭和老公下楼散步。到7个月孕检时发现小调皮蛋头转到上面,一直到出生时头都没转下去。当时医生说我的肚皮太紧,不能轻易做操让孩子头调转下来,胎位不正只能选择剖腹产,虽然一开始有些小小遗憾,但在小宝出生后,我则更多用心的去关注适合养育剖腹产宝宝喂养和训练平衡力的方式方法。

 

当时看到有的妈妈母乳可能因为剖腹产迟迟不来,自己也不太懂,没及时吸,按摩和催奶。有的可能是因为怕影响身材,有的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准妈妈还是要多学习下,坚持给宝宝喝自己的奶。都说母乳是宝宝最天然健康的营养食物,母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让宝宝尽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免疫力同时,母乳营养丰富全面,安全均衡,不用担心宝宝营养不良。一直都是瘦瘦小小的自己,那会还真没多大信心自己有母乳,也只知道一定要给宝宝吃第一口初乳。在护士针对剖腹产的妈妈开奶帮助下,每天用催奶器按摩,小宝一醒就抱过来吸,没想到第二天,居然胀得那个坚韧挺拔:)老妈和老公帮忙挤通乳线出奶,初乳挤到瓶子里淡淡的黄色,等小宝醒来给她喝人生最营养美味的第一口奶。刚开始,妈妈照顾我,奶水不仅多质量还不错,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奶水就飙出来弄到小宝的脸上眼睛,看着小人儿哼哼唧唧的张开嘴就吸,那种母爱不由从内心深处泛起,现在想想全都是幸福。

 

后来妈妈有事回家,自己一个人带宝宝,母乳少了很多,有些不够小宝吃,听医生的建议进行混合喂养以保孩子所需营养。但母乳还是持续了九个月,考虑到小宝的营养,就这样不舍的断奶,转奶粉和用心做更多的美味辅食给她吃。可小宝小胃口,除了喝奶,并不喜欢吃我刻意给她单独做的辅食。我找育儿书来看,问中医生,也跟其他妈妈学习经验,最后总结出我需要做的方法,饭菜花样多点,饭前至少一小时不能给孩子喝水,吃零食,让宝宝有饥饿感,按时按地吃饭。不用太刻意做太精细的食物,少油少盐清淡为主。如果宝宝有时可能一些身体状况食欲不太好,也不必勉强,在餐桌上不批评不唠叨,保持一个快乐和谐的气氛。

 

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下来,虽然小宝到现在还不是像男生或其他孩子一样大胃王,但她的饮食习惯还不错。到吃饭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在饭桌吃饭,不挑食,合不合胃口的都会吃,吃饭时不喝水,多咀嚼,实在感觉干喝口汤,坚持吃到不吃的时候才下桌,饭后漱口。

 

上幼儿园之前,我全职每天陪伴小宝,一个人带孩子是累,但却有很多好处,育儿时不会有其它不同的声音和方式来让孩子无所适从。自己做事会把她放地毯上自己爬着玩,听音乐小故事,除了天气不好时,其它时候都会带她户外活动,荡秋千,平衡木,有机会就带她去远点的地方旅游。现在小宝一直不是那种胖嘟嘟的壮实小娃儿,但她绝对是个有好性格,好身体,有快乐积极乐观的好心态小女生,我想我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且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