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集锦二
(2011-06-04 16:35:03)
标签:
中考试题教育 |
分类: 语文家园 |
2005安徽省怀远县唐集学区
文言文阅读(18分)
三、17、(1)得到
2005年安徽省(非课改实验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
答:
四、(15分)
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7-24题。
(一)(12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二)(10分)读书佐酒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斗为率(把、用)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译文: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21、(1)喜欢
2006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③弗之怠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C.欧阳/公四岁而孤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文: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译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15.①因此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2006年山东泰安市(课改区用)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法问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千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礼愈至
③腰白玉之环
8、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译文:
②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译文:
9、宋濂和太宗共同的治学态度是
二、(55分)7、①周到
2006 年山东省济宁市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④往往馕粥不充: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乙]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
答案:7.答案:①热水②挂在腰间(腰佩)③到、往④够、充足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得1分。8.答案: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②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2006四川省眉山市(课改区)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
2006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非实验区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6至9题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3)
6.2分
附加题(10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刘沈处世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注释】①为:被。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自题小像
附加题(10分)
1.
(2)4分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2.(4分)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分>:(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1分);(3)语言形象精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