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一):宁夏西夏王陵

标签:
张澍李元昊泰陵西夏银川宁夏西夏王陵杂谈 |
分类: 甘宁蒙疆青藏 |
http://s4/middle/61f11f8ahb3f163b1d613&690
西夏王陵是第一站。王陵位于银川市西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从市区过去可以走北京路或黄河路一路向西就可以到了,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现存着九座帝陵(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坐北面南,布列有序),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族(目前有说法是鲜卑的一支)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西夏王陵正门前有一西夏王的文字,据说是大白上国。清朝著名西北史地学者张澍早在嘉庆甲子年(1804年)就在家乡武威发现了一通字形特异的碑刻,碑的另一面刻有汉文,有建碑年款:"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戍十五年戊子建"。"天祐民安"是西夏年号,张澍以此断定碑前所刻不识文字为西夏国字。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法国学者德维利亚1898年考证了《凉州碑》后,在《西夏国字研究》一文中,才确认这种文字就是西夏文。
有电瓶车可以送到景点,但事实上近的很。
http://s13/middle/61f11f8ahb3f18009eccc&690
http://s4/middle/61f11f8ahb3f17f2fcd23&690
每座帝陵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目前春冬天开放的是李元昊的三号陵,如果是夏秋其他陵都开放,但只有6号陵可以参观地宫。
http://s14/middle/61f11f8ah7864f3bf976d&690
http://s10/middle/61f11f8ahb3f16e810fc9&690
http://s15/middle/61f11f8ahb3f16da4ffbe&690
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
http://s3/middle/61f11f8ahb3f16f4766c2&690
http://s15/middle/61f11f8ahb3f1701ca36e&690
http://s3/middle/61f11f8ahb3f171e80742&690
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曾停放着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
http://s10/middle/61f11f8ahb3f1726ffc79&690
http://s1/middle/61f11f8ahb3f1736c2930&690
碑亭后是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
http://s9/middle/61f11f8ahb3f19faf85d8&690
http://s13/middle/61f11f8ahb3f1a08dedcc&690
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台偏处陵城西北,为塔式建筑,八角形,外部用砖包砌并附有出檐,为砖木瓦结构。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处,不具封土作用,底层略高,往上层层收分,是塔式陵台,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式结构,且偏离中轴线矗立,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无前例,是党项族的创造。
塔式陵台前有献殿,用于供奉献物及祭奠。陵台至献殿有一条鱼脊梁封土,封土下为墓道。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处,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结构,墓室四壁立护墙板,墓内有朽棺木,为土葬。陵城神墙四面居中有门阙,神墙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园的兆域地界。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http://s11/middle/61f11f8ahb3f16cb5fffa&690
献殿
http://s13/middle/61f11f8ahb3f1a3242acc&690
http://s13/middle/61f11f8ahb3f1a256722c&690
http://s15/middle/61f11f8ahb3f1a4dfcbae&690
http://s13/middle/61f11f8ahb3f1a3cdfaac&690
http://s5/middle/61f11f8ahb3f1a5f59264&690
神墙
http://s5/middle/61f11f8ahb3f1a16af044&690
角楼
http://s16/middle/61f11f8ahb3f16791231f&690
http://s16/middle/61f11f8ahb3f16876874f&690
西夏王陵三号陵是西夏王陵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
http://s14/middle/61f11f8ahb3f1a6e37cfd&690
http://s2/middle/61f11f8ahb3f17101eb31&690
http://s16/middle/61f11f8ahb3f164ea696f&690
http://s11/middle/61f11f8ahb3f165d5b1ea&690
西夏王陵早在明代之前就已被毁,地面的陵墓建筑仅为遗址。但是,其墓室之内仍保留有大量的建筑材料、西夏文同汉文碑刻碎片。
http://s16/middle/61f11f8ahb3f166acaa2f&690
http://s5/middle/61f11f8ahb3f1694ffcf4&690
http://s2/middle/61f11f8ahb3f16a400dc1&690
http://s5/middle/61f11f8ah7864f11a0504&690
http://s12/middle/61f11f8ahf076e36b4a6b&690
神道及两侧人像
http://s13/middle/61f11f8ahb3f1997d8efc&690
http://s5/middle/61f11f8ahb3f198a68a44&690
http://s2/middle/61f11f8ahb3f19a4fc251&690
http://s8/middle/61f11f8ahb3f19afae837&690
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草原上长期分裂的局面,蒙古迅速兴起并日渐强大,开始对外扩张和掳掠,首当其冲的便是西夏。22年间,蒙古先后六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四次亲征。1227年,成吉思汗包围夏都兴庆府达半年,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虽战无不胜,遇到西夏却遭西夏人拼死抵抗、陷入苦战之局,蒙古军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成吉思汗降旨“每饮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经过一番血雨腥风,蒙古大军集中兵力攻下了西夏都城兴庆府,四处抢掠、大肆屠杀,铁骑所到之处,白骨敝野。经历189年的西夏王朝灭亡了,党项族也从此消失。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陵,仍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
元人主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国传》或《党项传》,没有为西夏编修专史。
1972年,兰州军区某部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战士们谁也看不懂。部队首长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千年之前,西夏文明突然湮灭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之中。这项规模并不大的挖掘,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考古人员们立即在这片荒漠中跋涉不已,以求新的发现。结果事实到底没有让他们失望——连绵的贺兰山背景中,一片无垠的野性大漠托起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高大的黄土建筑,在广阔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伟。每个较大的黄土建筑周围,均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到辅助性建筑,像一座座神秘的城堡。而它们的断壁残垣在风蚀日晒之中,却显示着一种永不屈服时间和沙暴磨砺的顽韧。当时,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不久,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
夕阳下的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