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郁体质 理气食物,疏肝行气养神志(一)

(2011-04-07 21:29:13)
标签:

郁滞

气郁

体质

气机

忧郁脆弱

教育

分类: 中医体质养生
  气郁体质是指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由于气机不畅,所以常出现头昏、胸闷、腹部疼痛、不思饮食的现象。因此,气郁体质者应以疏肝行气、调理脾胃为原则,多吃理气解郁、消食、疏肝醒神的食物,忌食辛辣燥烈、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易生气郁体质气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血液的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推动。中医认为:“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意思是说,气是决定人生死的基本物质。人体内的气机只有有条不紊地发挥作用,人才得以生存。气旺则健康,气衰则生病,气散则人也就失去了生命。

  当机体气机运行不畅,聚结于体内时,便形成“气郁”。气郁体质是以体内气机郁滞不畅、神情抑郁、忧虑脆弱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气郁体质者占人群的比例约8.73%,以年轻人和“林黛玉式”的女性多见。气郁体质者具有的主要特征见表8 1。

  表8 1气郁体质特征表形体特征胖瘦均见,以瘦人居多常见表现平时面貌忧郁,神情多烦闷不乐,面色苍暗或萎黄。胸胁胀痛,或走窜疼痛。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多伴有喜叹息、嗳气呃逆,或咽喉梗阻,如有异物。睡眠较差,不思饮食,头痛眩晕。惊悸、怔忡、健忘、痰多。女性多有月经不调、痛经舌象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二便小便正常,大便干燥或泄泻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失眠、惊恐、郁证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多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情志不畅是导致气机郁滞的根本原因。《张氏医通》中说:“郁症多源于志虑不伸,而气受病。”“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皆能致病。”意思是说,情志不舒,使气受损,会导致疾病。思虑过多,不能如愿,也会引起疾病。这就指出了气郁体质者常因情志不畅引发疾病。

  《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中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意思是说,忧虑、惊恐、愤怒损伤气机,气机不畅损伤脏腑,使脏腑出现不正常的状态,进而引起疾病。

  《医宗金鉴》中说:“七情过节,七气生病,郁结生痰。”意思是说,七情没有节制,气机不畅,郁结生痰。《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说:“喜怒忧思悲恐忤郁不行,遂聚涎饮。”意思是说,喜怒忧思悲恐导致气机郁结、运行不畅,结聚起来形成痰。所以气郁体质者有痰多的现象。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寿世保元》中说:“此由思虑过度,伤于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也就是说,七情损伤脏腑,影响神志。

  《医学正传》中说:“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因而心血不足,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亦为之不宁,故神明不安而惊悸怔忡作矣。”意思是说,怒气伤肝,惊恐伤胆(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故肝心属母子关系)。肝受损则心气虚衰,心气血不足或事物繁重,思虑过度,心神就会不安,心神不安就会出现惊悸怔忡的现象。

  情志不畅在先,气机郁滞为根本,故气郁体质者应以疏通气机为饮食养生原则。肝主疏泄,调畅全身的气机,故气郁体质者饮食中需以疏肝理气、散解郁结为调理方式。气机不畅,脾胃运化也会失调,因此,气郁体质者应选择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

  《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中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即是说,人的神志由水谷精气所濡养。所以,气郁体质者应常食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

  逍遥散是气郁体质者的“疏肝饮”

  中医中讲,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升发、向上、向外、流通的作用,反映了肝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古人常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柔和、正常的生理状态。肝的生理特点被概括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对维持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和相互之间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医随笔》中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意思是说,脏腑十二经络的气化,借助于肝胆之气的鼓动和激发,才能调和顺畅不致生病。

  肝的疏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功能是调畅气机。气机是人体脏腑机能活动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位于上部腑脏之气多降,位于人体下部的脏腑之气多升,这样体内气机才能升降有序、出入畅通。所以,肝调畅气机功能正常,气机和谐,经络畅通,人体脏腑、器官、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如果肝调畅气机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肝气的升发不足,气机运行受阻,就会形成气滞不舒和气机郁结的现象,如胸胁、少腹等部位出现胀痛的现象。另一种是肝的升发太过,以致肝气上冲于头目,形成肝气上逆的现象,表现出头目胀痛、日赤易怒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血随气逆,引起吐血、咯血。气与血同时上达,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肝主疏泄的第二个方面,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胃对食物进行消化后,会将水谷精微传输给脾,将糟粕向下传给小肠,从而发挥降浊功能。脾通过升清功能,将水谷精微转输给其他的脏腑。而脾胃的升降功能是否协调,都有赖于肝气机的推动。此外,胆分泌的胆汁是重要的消化液。肝气机失调,胆也会受影响。所以,《血证论》中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意思是说,肝主疏泄,食物进入胃后的消化,全依赖于肝木气机的疏泄才能化为水谷精微。如果肝气机疏泄不正常,水谷不能被运化,就会出现积滞、泄泻、中满的现象。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脾不升清就会出现腹胀、腹泻、不欲饮食等症,中医称为“肝脾不调证”;若胃失和降,出现呃逆、嗳气、胃脘及胁肋胀痛的现象,中医称为“肝胃不和证”。另一方面,肝气郁结,导致胆汁的分泌、排泄异常,会出现胁下胀痛的现象。胆汁随胃气上逆则会出现口苦、呕苦的现象;胆汁随血液溢出肌肤,则形成黄疸。

  肝主疏泄的第三个方面,是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一方面,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运行输布有赖于气的推动。肝气机调畅,血液才得以随之而行,而气滞则血瘀。所以,肝气郁滞,就会出现胸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乳房肿块的症状。另一方面,《血证论》中说:“气行则水亦行。”也就是说,若肝气郁结,脏腑气机受阻,气滞则水停,从而导致痰饮、水肿、腹水等病症。

  肝主疏泄的第四个方面,是调畅情志。人的正常的情志活动,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血运畅通,气血调和则心情舒畅。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情志方面有两种现象。一方面是肝气郁结,即肝的升发之气不足,会出现心情苦闷、抑郁寡欢、多愁善感、常喜叹息,甚则闷闷欲哭的现象。另一方面肝气郁而化火,肝气升腾太过,会出现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甚至狂躁妄言的现象。所以,肝疏泄功能失调,精神、情志就都会不正常。相反,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又常会导致肝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不舒乃至肝气郁结、气血不调等现象,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气郁体质。

  所以,《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皆生于气也。”也就是说,情志影响气机的调畅,进而引起一系列病变。中医认为情志虽由心所主,但七情所伤的则是肝。因此,气郁体质者调理身体时应以疏肝调气在先。《医贯·郁病论》中说:“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曰何?逍遥散是也。”意思是说,我用一剂药方来治疗肝木郁结,其他郁结都会痊愈。这一剂药方是什么?就是逍遥散。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现在药店里也有逍遥散中成药,不过总不及自己直接煎煮。其制作方法是:取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药15克、白术15克、茯苓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将所有药材放入沙锅中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1小时。

  柴胡可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药养血柔肝,尤其当归的芳香可以行气、缓急,是疏解肝郁的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养心,使脾运化功能正常发挥,能安定心神。薄荷行气且助柴胡散肝郁。炙甘草可益气补中,缓肝之急。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功效。气郁体质者有两胁疼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精神不振、不思饮食、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症状时都可服用。

  若气郁体质者肝郁化火,出现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焦虑不安、多梦易醒,甚则彻夜不眠,或伴大便秘结,或小便黄赤的现象时,可加牡丹皮15克或者栀子15克。

  香菜补五脏,消“不正”之气据唐代《博物志》记载,公元前119年,出使西域的张骞回到中原时,带回了香菜。自此以后,香菜开始在许多地区种植,当时人们称之为胡荽。南北朝时期,后赵国的皇帝石勒认为自己是胡人,故将胡荽改名为“原荽”,后来逐渐演变为“芫荽”。后因为它的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为人们喜食的一种佳蔬,就称其为香菜。香菜不仅常被用作菜肴,也具有不少的药用价值。

  香菜味辛,性温,归肺、脾经。《本草纲目》中说:“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也就是说,香菜可益补脏腑、行气通经,能去除人体内所有的不正之气。

  和我住一栋楼的小何是气郁体质,一次因胃痛,总吐酸水,来找我给她配一些药吃。我让她煮香菜粥吃。具体做法是:取鲜香菜、粳米各50克,红糖适量。将粳米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煮成稀粥。把香菜洗净切碎后放入粥中,用小火煮沸。调入红糖,趁热服用。《食经》中说:“(香菜)调食下气。”香菜粥有消食下气、温中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趁热服用。《食经》中说:“(香菜)调食下气。”香菜粥有消食下气、温中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

  饮食中,香菜多以“配角”的形式出现,其实香菜可炒,可煮汤,也可做馅,能制作成多种佳肴。好好生活是一种追求,吃美味也是一种生活享受。气郁体质者如果不想使生活太乏味,不想做一个无趣的人,就用香菜来点缀一下生活吧!

  花生仁拌香菜具体做法是:取香菜300克,花生仁(炒)100克,姜末、盐、味精、香油适量。将香菜摘洗干净,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取出切成3厘米左右的段。放入盆内,加入花生仁、姜末、盐、味精拌均匀。盛入盘中,淋上香油即可。《嘉佑本草》中说:“(香菜)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通心窍。”花生仁拌香菜有调气补虚、养胃醒脾、滑肠润燥、清热止痛、养心静神的功效。气郁体质者若有头痛头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发热便秘等症状时宜食用。

  香菜螃蟹具体做法是:取香菜100克,鲜蟹200克,姜末、葱花、绍酒、酱油、醋、水淀粉、面粉、盐、味精、熟猪油、芝麻油适量。将蟹洗净,除去背壳、蟹鳃、下腹脐部,刮净蟹脚上的毛。将蟹切成2厘米左右的长方块,留下蟹腿,去掉蟹腿的关节和脚爪。然后底板朝下摊开平放在一瓷盘里,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备用。将香菜洗净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将葱花、姜末、绍酒、酱油、醋、水淀粉、盐、味精放入小碗中,拌匀。锅中放入熟猪油,开大火烧至六成热下蟹块,炸至呈红色后,捞出沥油。将炸好的蟹块放入锅中,开小火,将调好的汁液倒入锅中翻炒3分钟,淋入芝麻油,盛出装盘。撒上香菜段即可食用。《食疗本草》中说:“(香菜)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香菜螃蟹有益补脏腑、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清热止痛、利肢节的功效。气郁体质者若有消化不良、体乏怠倦、四肢无力、胸胁骨痛等症状时宜食用。

  香菜葛根荞麦粥具体做法是:取香菜50克,葛根、荞麦各15克,粳米50克。将香菜洗净切碎。将荞麦研成细末,放入炒锅中不停翻炒,炒出香味时盛出。将葛根放入锅中加清水煎煮,并弃渣取汁,放入粳米,用小火煮成稀粥状。将荞麦、香菜放入锅中,煮沸即可。《医林纂要》中说:“芫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香菜葛根荞麦粥有养心补肝、益肺健脾、清热去燥、养神益智的功效。气郁体质者若有烦躁、健忘、失眠、惊悸、咽干口渴等症状时宜食用。

  需注意的是,已腐烂或发黄的香菜不要食用。因为这样的香菜已经没有了香气,营养尽失,没有任何食用价值,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另外,气郁体质者在食用补剂的药物和中药白术、牡丹皮时,不宜服用香菜。因为香菜会降低补药和这两味中药的疗效。

    节选自《辨清体质选对吃法》作者:刘静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