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百例部分
(2023-04-16 08:42:05)消息百例部分
1,《中国日报》出了个好点子
本报讯(记者范敬宜)
尽管没有阔绰的排场、丰盛的晚宴,全部“享受”只是观看了75分钟北京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却没有任何人认为这样做过于简慢。
据悉,这次活动只花了2 500元,包括戏票、茶水,还不到当前某些同类活动两桌酒席的费用。
围坐在一张张红木八仙桌旁的来宾,一边看戏,一边品茗或低声交谈,他们陶醉在中国传统“戏园子”的独特氛围中。金发碧眼的外国专家占了来宾的一半。他们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看中国京剧,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显得既好奇又激动。三个剧目——《盗仙草》、《拾玉镯》、《十八罗汉斗悟空》——显然是根据“老外”的接受能力安排的。记者坐在后排,虽然看不见他们的面部表情,但从座中不断爆发的热烈掌声和一个个笑得颤动不止的肩膀,可以感觉到:他们看懂了,而且看得十分开心。
当《中国日报》总编辑陈砾和他的助手们走向每张桌子表示谢意时,人们纷纷询问:这样高明的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张振华以赞赏的口吻对记者说:“不费多少钱,不费多少事,也不费多少时间,办得彼此轻松,皆大欢喜,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特别是观念上的改革。”
2,
本报讯
几年前,费老访问美国时,看到一位名叫King的学者写的书:《五千年的奇迹》。书中说,中国农业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土地耕种了五千年,活力没有遇到破坏。这是人类的奇迹。费老由此发出感慨:“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福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再给子孙后代五千年这样的环境?”
费老讲完,全场肃然动容。即将赴巴西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频频颔首说:“改革开放在呼唤环保产业的发展。”
(美联社休斯顿1969年7月20日电)
电视观众紧张地观看了从月球发回的实况景象。
阿姆斯特朗说:“这对一个人说来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却是跃进了一大步。”
接着阿姆斯特朗开始描述他自己留在月球表面“微小砂粒”上的脚印。
阿姆斯特朗说:“看来移动并不困难……走路没有困难。”
阿姆斯特朗又说:“我们这里基本上是一块非常平的地方。”
与此同时,阿姆斯特朗的伙伴奥尔德林在上面等着,接着走了下来。
阿姆斯特朗在到达舷梯之前必须从登月舱中爬出来。
电视图象立即被转播到休斯顿空间中心,再向全世界转播。
在阿姆斯特朗走下时,地球正好在他头顶上。
他说,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东西。
在阿姆斯特朗迈开具有历史意义的步子以及奥尔德林拍摄时,空间中心的医生说:“数据表明,登月球人员情况良好。”
阿姆斯特朗一度说:“这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起先像是非常软的表面,后来又像是非常粘的。我想现在再试试另一种情况。”
他说:“这里有些像美国西部,但却美极了。”
然后,在月球上行走的第一个人开始叙述他采集月球标本时的情况。
阿姆斯特朗在说到采集月球石头时还说:“我感到弯腰很困难。”
在电视屏幕上,人们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背着氧气包在行走。在月球吸引力较小状态下行走,步履不免有些跳跃。
然后,在奥尔德林为成为历史上第二个登月人作准备时,阿姆斯特朗准备为他拍摄。他准确地告诉奥尔德林从登月舱的梯子走下来的方向。
星期一早晨,格林威治时间3时15分,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表面。
奥尔德林随即向全世界电视观众播发了他下降时每走一步的情况。
奥尔德林的第一句话是:“美!真美!”
他说,他有生以来首次看到的这些景象,心中不免充满了“赞美的心情”。
两位登月者在登月舱基地周围活动时,谈论了各自的感受。
奥尔德林说:“由于月球地面质地松软,我有一些向后倾倒的感觉。”
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同类在月亮上实地描述月球环形山和月球岩石。不断有消息说,在全世界许多地方,电视接收效果极为良好。
阿姆斯特朗说:“顺便说一句,这些岩石都有一层十分细的粉状表面,相当滑。”
从地球上看他们,这两位宇航员像在做体操——做臂部运动体操。
他们说:“在月亮上行走时,双脚陷下去不到四分之一英寸。”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之间不得不用无线电保持联系,这是因为他们身穿宇航服,头戴宇航盔帽,用别的办法是无法交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