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2014-11-05 18:01:56)
标签:

大岞村

惠女风情

惠女客栈

摄影基地

曾梅霞

分类: 惠安女服饰变异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韩军摄影


    ‘惠东女’金灿灿的黄斗笠比较完整的高峰期,是在1990年
的前后。这时期的青年妇女人均拥有斗笠三顶左右,而壮年、老年人所
使用的斗笠都是青年人不够称心的汰劣品。一顶斗笠的好坏要经过女伴
评审,其圆、弧、顶尖、上漆颜色、搭配的棕片、笠扭、笠带是否有缺
陷,好的斗笠视如至宝,笠下左右簪花、香片、名星照片,装得五彩缤
纷,使人一见赏心悦目,这就是黄斗笠的民俗文化。

黄斗笠里面的装饰花:1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黄斗笠里面的装饰花:2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黄斗笠里面的装饰花:3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解放后,在移风易俗的宣传下,解除掉旧社会包巾仔(包方头巾)
的民俗装饰。在夏秋季节,热日当空,遮阳挡雨非斗笠莫属。早年农家
已备有斗笠,最常用的就是安溪县编织的这种形状。在解除掉包巾仔以
后,逐渐使用斗笠,在冬天即包上花头巾可挡风、防尘土、防风沙。所
以斗笠头巾就在这沿革期诞生。这种斗笠较轻,不甚牢固,经过每年霉
雨季节都会发霉变黑,很快散、烂掉。为了增加其牢固性,有人先漆桐
油,漆桐油增加牢固多了,但经日晒发粘,雨淋变霉黑,约于1956年前
后,农民用黄扼粉先泡水漆上黄色,虽较美观,但也易褪色发霉。1958
年,惠安县建设乌潭水库,全县多数妇女参加建设水库,在两年多的水
库工地,斗笠已普及使用,逐步有人漆上黄漆,从此互相仿效黄漆。黄
漆一时缺货,直至1964年才较全面。净锋小乍的斗笠稍小而平展,笠尖
一小圆球,崇武山霞的斗笠尖顶而弧面,笠顶有四片三角形棕片装饰。
笠顶的四颗宝塔形钮粒是从汕头买来的,这种钮粒货源很缺,姑娘们也
学着用绿色塑料烧制。笠顶的棕片也由人造革取代,斗笠的顶尖本来是
方形向上收尖,后来也由巧手用腾片扎得有棱、有角度、有弧形造型较
美观。而四条斗笠带特别讲究,缝上白布加黄边,绣上心爱的五彩花朵。
约于1980年以后,有些姑娘在斗笠下别上各种人物香片和影星歌星照片,
以后有人插上人造花,还有两大片塑料烧制的花絮。到现在,一顶斗笠
造价百元以上才能完整。

文本初稿者:陈赞和1998年5月 
编辑:曾梅霞
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大岞黄斗笠: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黄斗笠的手工绣花带: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小岞黄斗笠: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惠女服饰文化探索】七、黄斗笠的历史变化沿革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