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女服饰文化探索】四、民初至1950年的服装头饰

标签:
大岞村惠安女惠女客栈摄影基地曾梅霞 |
分类: 惠安女服饰变异 |

下,对‘惠东女’的服装头饰也是一次大革命,衣服基本按原体式,革
掉长袖和骡蹄袖口(老年妇人说以前穿过骡蹄袖口的衣服)。而头饰都
逐步地减去官庭的仪仗缩微制品,梳大鬓都基本承袭前人的样式,稍有
增大尺寸,整个头饰银制品重量由三斤多减剩一斤多左右,古钱孔耳环由一两半减剩最大九钱左右,最小六钱左右。头饰的银制品约20件。初
婚时梳大鬓的银饰件名称重量:鬓模一个(一两),扁把一支
(四钱),头挡一支(四钱),尾挡一支(六钱),顶股四支(六钱),下股四支(六钱),尾鬓插一支(一钱)。由这些主件可梳成一个大鬓,其余的装饰配件是:梅花链一条二钱半、扯链四股约6尺一两,佛手杖一支三钱,古钱孔耳环一对六钱。镀金配件有:大梅花一支,小梅花二支,福字二支,五岔插一支,万字一支,?别针一支,蝶别针一支,鸟头或园头耳坠一对。这些镀金色的约一两多。外加手镯三对:扭索镯一对四两,桂花镯一对二两,辫镯一对二两,腰链一股三随四两,综上总重量一斤多不超二斤,这是库平计算(每两37.3克)。笔者于1984年为惠安民俗博物馆制作两套这种头饰,以前民间使用的银制品于1952年、1958年两次的人民银行动员收购,现在已看不到解放前的银饰遗物。
文本初稿者:陈赞和1998年5月
编辑:曾梅霞
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以下图为:初婚时梳大鬓

解放前‘惠东女’的婚嫁都在冬季或春天,嫁妆都以冬天衣物为准,
其金银头饰衣物都是男方送聘金时根据当时物价以现金一并送给女方备
办,女方保持不赔不赚。金银饰物较值钱。而服装都按模式到商店裁剪
备办。衣服四套,贴褙一件,腰巾一条,搭链一条,乌帛布头巾,都要
请有经验的灵巧女友帮忙缝制摺叠做为成品。而六尺乌纱要经过缝纫匠把两端都钉绣绿色花纹。还有羊毛衣一件,短统雨鞋一双,黑色万里鞋一双,荷花色棉织袜一双。出嫁之日,要绞面、梳大鬓、插上各色绒绸花,穿全黑色衣裤,穿荷花色袜配短统雨鞋,手执手巾扇,坐上花轿,花轿上罩上大红毛毯,由男方四个男壮汉抬到夫家。过三天后,由女方两个壮汉到男方家把出嫁女抬回娘家,俗称‘拨轿’。傍晚由媒婆带路走路到夫家,过两夜后回娘家,俗称‘大重行’。经过几天后,自己定一天再到夫家,过两夜,又回娘家,俗称‘小重行’,从此,就长住娘家,但过春节一定要到夫家,平时可以随意。过春节不到夫家就表示婚姻产生极大危机。直至生小孩才长住夫家的习惯。
文本初稿者:陈赞和1998年5月
编辑:曾梅霞
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以下图为:腰巾绣花带

以下图为:腰巾绣花带(黑)

以下图为:腰巾绣花带(红)

以下图片为:乌帛布头巾

以下图片为:搭么(是以前旧时代的手提带)

以下图片为:缀摺衫和贴褙

以下图片为:腰巾背面

以下图片为:腰巾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