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疼痛》系列长篇小说之三:《今天毕业》之序
(2009-09-26 11:45:27)
标签:
今天毕业毕业与失业广州冼村毕业生生存状况 |
分类: 家人与世界 |
《非常疼痛》系列长篇小说之三:
《今天毕业》之序
毕业与失业
毕业不容易啊,毕了业更不容易!
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毕了业,就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就面临找工作谋生的问题了。而找工作----如果你没有什么靠山的话,想找份好点的工作的艰难程度,又岂是在校读书的清苦比得了的?所以近年每年新增的失业大军里,竟有百分之四十是大学毕业生!抑或正因此,百分之九十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谋求迟一些离校;抑或正因此,一个怪异的口号被叫得很响亮:毕业就等于失业!
毕业当然不等于失业,也不可以等于失业,因为你的肚子等着你去填饱,你的责任等着你去担当,你的梦想等着你去实现-----多少年煎熬过来的啊,多少人在看着你呀!
于是绞尽脑汁,于是不遗余力求职找工,有时甚至不计成本,付出惨重代价,但结果也未必就尽人意,播种西瓜收获芝麻甚至连芝麻都收不到的情况常常发生,于是本应美丽的青春在现实的挤压下扭曲着、疼痛着------
但一切都必须面对,因为生活还得继续下去----哪怕是不够体面欠缺尊严的生活也得继续下去呀。好在我们年轻,我们年轻的身体里澎湃着力量、热情和愈合各种创伤、纠正各种错误的能量,而丰沛的梦想,就是指引我们前行的不灭之灯。也许,我们的青春有朝一日会不堪回首;也许,我们所走的路最终竟岔入岐途,但这并非全是我们的错啊,也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这是一个曾经在这个层面上挣扎过的大学毕业生的刻骨感受!
若干年前,刚走出大学的我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蹿到广州谋生。在著名的冼村,我停下脚步暂时落了窝。冼村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当时这个四周还有很多菜地的城中村建筑之乱、人员成分之复杂,简直难于用笔墨来形容。但是这里房租相对便宜,因此人气极为兴旺,小商小贩、盲流烂仔、民工苦力、妓女三陪,还有很多像我这种为报刊电台打临工的所谓记者、作家,真可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在这个乱纷纷的地方,我乱纷纷地生活了五年,和走马灯一样来去的众多同学同事,留下了不知多少乱纷纷的际遇。在这里,我们被猎色的男人当作妓女追逐过,被趾高气扬的保安以查暂住证之名押解过,被突然发生在身边的凶杀案惊吓过,被不断更换毫无保障的工作苦恼过,青春的底片上刻下了不知多少苍桑哀凉印记。但同时,我们也精采着,我们在苦涩中演绎真挚的友谊、美妙的爱情和顽强的成长,一个接一个在社会大学中毕了业,取得了并不弱于同龄人的成绩和位置。
前些天,我特地去了一趟冼村,村内村外转了一圈。如今的冼村,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虽然村内的握手楼依然鳞次栉比,名曰某某大街的街道依然是三五尺宽的小巷且仍然挤满了来来往往的行人,可当年非常红火的许多特色小店已没有了,村外四周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浑不见当年的一点影子。而隔邻的猎德村已拉开城中村的改造序幕了,杂乱无章的村民楼已被拆除,可以想象冼村很快也会步其后尘在广州的版图消失或者说被一幢幢摩天大楼取代。此时此地此情此境,我难免有许多感慨。曾经,我下过决心要写一本书收藏冼村生活,但因苦于为生计挣扎而一直未能动手。如今,捧读这本《今天毕业》,感觉虽未能尽释我心中块垒,却也承载了我的诸多情怀。那踉跄在求职路上的罗红裳,那傲笑在风月场里的,那屈辱于生活重压下的,甚至于那特立独行的神秘杀手,都像是我昨日的同学同事似的,既熟悉又亲切,读着他们,就想与他们相对举杯,就想与他们低语叙旧……
我深信,这本近乎原汁原味记录大学毕业生生存状况的“白皮书”,就算得不到如潮的掌声,也会引发相关层面无穷尽的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