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人生的悲伤

(2019-09-22 19:58:25)
标签:

小津安二郎

东京物语

原节子

笠智众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人生的悲伤

中秋时候,妈妈在福建帮弟弟家带孩子。当得知我回老家看父亲的时候,她给我打了电话,说让顺便替她去看看姥姥,我说我儿子下午两点还要去上辅导班,要是再去姥姥家,怕跟不上。妈妈就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她又说:“你姥姥,昨天给我打电话哭了。”

姥姥今年85岁了,有三男三女六个孩子。可是在今年八月十五,大舅二舅和我妈一样,都在外地,带他们的孙子。小舅几年前去世,二姨嫁到了漯河,小姨中秋却要送儿子去外地上大学。所以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没有一个孩子陪她过,老太太孤零零的。

妈妈给我打电话,她是很想让我去看看姥姥的。我却潜意识中,立马找了个理由给拒绝了。我儿子下午确实是有课,可是,这也不是我不去看姥姥的最大理由,我之所以不去看姥姥,最主要还是怕麻烦,感觉无所谓,认为不久前姥姥才从我家里走。

若我有心,我可以起的早一点,开车回老家,顺便去十里地的姥姥家,就是一二十分钟的车程罢了,我是压根就没有那个心的,我在这个中秋,是压根就没有想过去看姥姥的,还有我内心里理直气壮的认为,中秋我回来看我爸,也是大功一件的。

妈妈在打电话时,最后又说:“你知道,你姥姥是待你最好的”。我认为妈妈是把她的责任立马转移到我身上,她为了让我去看姥姥,给我精神上的压力。我马上不高兴的说了她几句,大意是我也有自己的事情什么的。妈妈就不再说话,把电话挂了。

这几天,这件事在我内心五味翻腾的,我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怎么就变成了如此一个,自以为是的自私儿子,自私外甥的样子啊?中秋节去看一下姥姥,给妈妈说几句好听话,有那么难吗?

这件事情,也让我想起,我非常喜欢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拍的那部《东京物语》。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人生的悲伤

我现在的样子,跟电影中老人家那几个在东京生活的子女,是一模一样的。总是以自己的生活忙为借口,而无视父母长辈们那,最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东京物语》讲的是,一对日本老年夫妇,去东京看望子女的故事。他们去的时候满怀喜悦,认为自己的子女在东京大城市,肯定是在干大事,生活肯定很好。走的时候,让路过的邻居非常羡慕。

可是他们到了之后,发现每个孩子都为了生活,忙的很。大儿子开了个诊所,因为有顾客,他见到父母都没有怎么起来招待。二女儿开了理发店,也是忙,就给这两个老人定了海边酒店让他们住。可是酒店里都是年轻人不眠不休的玩儿,二老根本睡不着,于是就又回来了。女儿一脸埋怨,认为二老不会享受生活,还生气说自己可没时间陪,自己家正在开美发沙龙,怕农村父母丢他们的人,他们又让爸妈回酒店。他们也再没去酒店,去了二儿子那里,其实二儿子是参加战争时候失踪了,家里是二儿媳妇一个人,靠在工厂做工勉强糊口。但这个儿媳妇还是好好的招待了两位老人。

这里需要说一下,这里面的老父亲是笠智众扮演的,儿媳是原节子扮演的,这两个演员与小津安二郎一起,是当年有名的铁三角。他们三位还一起合作了《晚春》,《秋刀鱼之味》,《小早川家之秋》,《秋日和》等几部,这几部电影,都非常好,一直到今天,都是温暖人心的家庭电影的代表作品。

在《东京物语》中,原节子只是那两位老人的儿媳。按说,是跟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可是当老人在东京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怕麻烦,还带两位老人坐观光车游览了整个东京,还留宿了婆婆,与婆婆促膝交谈了一晚。当晚婆婆说,让她别再等她儿子了,有好人可以再改嫁。当时原节子在黑暗中哭泣了,这是释放了自己的痛苦后的那种欣慰的哭,我看的时候也哭泣了。人与人的感情,无论是友情还是亲情,必需是进入深入畅谈之后,才能够感觉到彼此的。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人生的悲伤

细想想,我是有多久没有跟父母还有姥姥好好深入的说过一次话了!打电话,都是表面的浮光掠影,过年过节回去了,也不过是吃顿饭就走。他们问我的工作生活,我也是不耐烦的随便说点什么敷衍过去。

在看《东京物语》的时候,我看两位老人的儿子女儿们,真的就是如今的我。试想想,要是我在电影中他们的位置上,我也估计不会抽出时间去陪父母,去偌大的东京逛上一天的。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中会认为,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目前是赚钱要紧,孝敬父母是来日方长!

但是,父母们,真的会给我们很多时间,让来日方长吗?

《东京物语》的那位老妈妈,是再没有给子女机会了!她在回家的途中就中风了,然后到家就去世了!

记得这位老妈妈,刚到东京的时候,她说:“原来东京这么近。”当她决定离开东京的时候,她又说:“东京真的太远了。”看的时候,听老人家这样说,感觉只是随口的一说,没有在意。回来再回味,不禁满心的悲凉和怅然。这东京,其实是距离上很近,但是因为与子女们的隔阂,它才变得那么远的。

去东京一圈,二老的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跟二儿媳的相处。

妈妈去世了,子女们这时候都丢下手中的事情回来奔丧。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以为他们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追悔莫及,然而,我想多了。儿女们回来,也大都是象征性的哭一下,等丧事办完后,都又迫不及待的回东京。都说自己如何如何忙,如何如何的有一大摊子事,最后还都说,原节子要是有时间,就陪一下他们的老爸。做子女的这是,把最需要他们关怀安慰一下的老爸,丢给了与他们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媳妇。

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让人非常的悲伤和无奈。老人们还有一个小女儿,她叫京子,还是个少女,跟老父母在老家一起生活。当她看到哥哥姐姐的毫无人情味,埋怨着跟原节子说:“妈妈刚去世,就拿妈妈的和服和首饰,真是过分。多留下两天会怎么样,那么急着走。”原节子一边安慰京子,一边对京子说:“人都是会变得,哥哥姐姐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不是不孝顺,因为他们自己也有太多事。”京子问原节子会不会变,纪子说有一天也会的。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人生的悲伤

京子的眼神充满了伤感和幽怨,说她永远也不会变的,纪子说也许吧!

是啊,若原节子再婚,重新有了自己的家庭,她还会有这个时间和这个心情来陪伴老人吗?当京子长大后,她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她还会坚定的说自己不会变吗?我年少的时候,也曾哄爸妈说,要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辈子呢?然而,这才多少年?我把对他们的一次看望,就当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做子女的,为何如此薄情寡义?

电影最后,当原节子也离去,留下独自一个望着远方的老父亲时,一种绵长的孤独味道,从电影中弥漫出来。此时,隔壁的邻居,又从窗前经过,摇着头说:“是很孤独啊!”

看这部电影,感觉人这一辈子活着,到头来真是伤感!然而,这似乎是自然法则。人一代一代的,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带着希望,又透着悲伤,死在生的后面,死又在生的前方。在死与生之间,我们永远在乎的首先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子女,上辈的亲情会兼顾,但只是看心情而已了!下一辈,又是如此!这是一个伤感的生死轮回。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人生的悲伤

在这个轮回上,没有对错,人都是在遵循着自己的内心走。细想想,我们也都是第一次走自己的人生路,无知和仓促匆忙是免不了的。也许不是我们不想兼顾,主要是我们能力有限,善于丢三落四。还因为是第一次走人生路,会抓住一些错的东西,走了错的方向。

我们在这路上,大多时候付出努力和追求,偏偏又很多是无关紧要的事。钱永远赚不完,父母走了,却永远回不来!

其实,与父母的一次畅谈,给父母长辈的一次深情陪伴,要是有心打算执行,也真的花不了多少时间的,也根本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的!然而陪伴之后,我们彼此带给对方喜悦和踏实,那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赚的钱,都买不到的!

我已经错过了中秋,国庆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去看看姥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