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 喜剧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标签:
牛掰影文管驴得水沈腾 |
http://s13/mw690/001Nb3Bxzy76cBYxHB2bc&690喜剧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TITLE="《驴得水》
说起这个豆瓣的喜剧征稿奖项,这两年里“开心麻花特别奖”都算是比较刺眼的,去年遗憾的空缺,今年还不知会花落谁家。看来开心麻花这个团队,对于中国的原创剧本一直是下着心力的。反观这两年他们的两部电影《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虽然都褒贬不一,但是都是取得了不俗成绩的,是中国式烂片堆里比较有良心的东西。尤其是正在热映的《驴得水》在剧情推敲,讽刺挖苦,发人深思方面比上一部有巨大的进步。
第一眼看电影时,感觉像看《欢乐喜剧人》或者是《笑傲江湖》,看着看着竟有点《让子弹飞》和《鬼子来了》的牛逼感觉,到最后竟然有女权主义的东西在升腾,人性的东西在闪光。可惜导演有点门外汉的感觉,要是再专业一点,这片应该会开启一点什么的。都说这部剧胜在剧情,胜在这些脸谱画的演员的安排,都是很有个性特色的演员,让人一看都能记住,不像其他国产电影里的鲜肉网红。反过来说,开心麻花本来就是演话剧的,这种类型演员本身就是他的一大亮点,不足为奇。这部剧难就难在剧情上,怎么在大屏幕上呈现那些生活琐碎化的台词,这本来就是一部成功的话剧啊,怎让观众在看大荧幕时接受,不是下一番功力是做不到的。
结合着写豆瓣征文时的抓耳挠腮,细琢磨着《驴得水》式的喜剧剧情,感觉人家之所以能掀起观影热,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做的很不错的。首先背景选在荒唐的民国农村学校,又不完全是那时的学校,有点半架空,那时学校的现象放到现在也有带入感。现在的学校不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来临检查,都还是从校长到学生提着扫帚满校园挥舞吗?为了突出学校的水平高,各种各样的粉饰太平,有的甚至还欺上瞒下,整的学校要多人性化有多人性化,要多素质教育有多素质教育。虽然那时是民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不同,人的理念思想都是大同小异的。这点上,《驴得水》让人没有距离感,感觉还挺有现实意义的。看来写喜剧必须要有点深刻的内涵的东西支撑,不能一味地夸张搞笑。这就像有人讲笑话,必须有放的功夫,更要有收的能力。放的太狠,收不回来,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有点差池”“半吊子”“二百五”------。所以说好的笑话好的喜剧讲道最后都是笑中带泪的,《驴得水》中一曼老师最后的死,应该是这部剧最大的升华。关于这点也是褒贬不一,说讲着讲着讲偏了,剧情也有点突兀,不过现在先不说剧情,只说最终的效果。一曼的死对这部电影所产生的效果绝对是加分的,让人有了更广阔的延伸余地,可谓是死得其所。这种表现就完全变成喜剧的技巧了,不算电影的意义。
那电影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更喜欢这部电影前段大段的讽刺段落。为了争取经费,竟然让头毛驴当个老师的名额,为了怕拆穿,竟然还去村里找了铜匠冒充,上级下来视察,竟然也不是查驴得水老师究竟有多少水平,只是因为也想私吞外国人赞助经费,怕驴得水给他演穿帮。这样丝丝入扣的反讽情节,让人看了立马就好感倍增的。
所以无论别人怎样说这部剧,看完它,对于喜剧究竟是什么?对我还真是有启发的,希望接下来写文字的时候,也能用到其中的一些方法技巧。
(本文在影文馆网站的链接地址:http://www.nbywba.com/yingxiangluantan/234.html)
PS:为了记录普通资深观众的看影心得,介绍国内外经典大师电影,发现新锐导演作品,花了两个月时间,建了个包括“大师代表作”“影像杂谈”“青年导演”“意外惊喜”“极致脑残”等十六个栏目的电影文字网站。
本站的宗旨是:“膜拜经典,碾压脑残”,希望有更多更好看的华语电影涌现,欢迎大家多来支持。投稿邮箱是:846745134@qq.com,因为纯粹是兴趣爱好,前期没有稿酬。我们会细致入微的阅读你的文字,然后根据文字类型放到合适的栏目(建议文字多写观影感受心得体会,或者不同看法不同角度,最好少写剧情梗概的大篇幅介绍)。网址为:http://www.nbywba.com,或者在百度直接搜索:“牛掰影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