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不同的体型(打法)与下肢力量训练中的下蹲幅度
(2020-06-04 18:17:55)
标签:
体育 |
韩起:不同的体型(打法)与下肢力量训练中的下蹲幅度
(一)、这个职业拳击手为什么要做“半深蹲”?
我的徒弟有很多大个子,但身高不到1米70也不少。在我这里,小个子使拳,都是以反击为主,迎击以后再说。小个子胳膊短,想打迎击,最好用腿。
当然我指的是不上擂台的爱好者,对于想上擂台的人、尤其是职业(专业)拳手,1米70是高是矮,要看你属于哪一个级别。在75公斤级,1米70当然是矮个子。但你若偏瘦,是打48、52公斤级的,那你地地道道是高个子。
不上擂台的爱好者,不可讲究这些,遭遇比你高大的对手,你就不打了?再说大家平时练对抗,也没有条件挑挑拣拣,小个子、大个子混在一块儿练。
1米68对1米78、1米82------,即便是打反击,也是以下潜(和摇闪)反击为主,像那种后撤一步再进身反击,限于过大的身高差,即便是把反击打出来,拳头仍往往够不到对方。
下潜反击,涉及到下肢力量。而要练下肢力量,又牵扯出一个大腿的下蹲幅度(大腿屈多少度)的问题。
以前我有一个1米70的徒弟,我给他安排的下肢力量练习是单腿深蹲,大腿下蹲到水平(大腿屈90度)。后来他从视频上看到一个与他同样身高的职业拳击手,其深蹲训练,大腿下蹲不大,膝盖角只大约130度的样子,他便照搬过来,也去练这种深蹲。他的想法是,既然职业拳手都这么练,还有错吗?
人家这么练没有错,不过你在借鉴人家的练法之前,先要弄明白人家为什么这么练,否则就是乱来了,失之莽撞。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那个职业拳击手为什么要练大腿屈60度~80度(膝盖角大约是120~140度)的深蹲。
这个1米70的拳手,体重仅48公斤,就是说,在他那个级别,他属于高个子,对手大多比他矮五、六厘米,甚至更多。他的臂展远远超过多数对手。
大家知道,这种身体条件的拳手,在擂台上往往是打中远距离。反击呢,以侧闪反击或后撤再进步的反击为主,下潜反击不是没有,但不会以此为主要打法。
对比下潜反击和侧闪(和后撤再进的)反击,我们就会发现,凡下潜反击,大腿的屈伸(大腿下蹲为屈,站起为伸)幅度都很大;而侧闪(包括后撤再进)反击,大腿屈伸(下蹲再站起)的幅度则很小。
大腿要想有大幅度的屈伸,下肢尤其是股四头肌的力量就要强。若大腿只需小幅度的屈伸,则对股四头肌的力量,就没那么严格的要求。
对股四头肌强弱的要求,涉及深蹲的下蹲幅度。
运动科学的肌电图测试告诉我们,做深蹲,当大腿由水平开始起,到挺身站直(即伸膝90度~180度)这个过程(伸膝,大腿伸),股四头肌受到的刺激强度不一样,在伸膝至90度~125度左右时,股四头肌受到的刺激最强烈,而继续站起,当伸膝至135度左右以后,股四头肌受到的刺激减弱。
其实,无需这种肌电图观察,我们做深蹲时,自己就能感觉到股四头肌这种刺激的强弱变化。
如此我们也就明白,那个拳击手因为体型打法的原因,比赛中,他的下肢无需大幅度的屈伸,对股四头肌的力量没有那么强的需求,故而他无须采用下蹲幅度很大的深蹲。他的小幅度深蹲是配合他的打法而练。
这是原因之一。其二,下蹲幅度很大的深蹲,尤其是你负重还很大时,长此以往,会导致你臀大肌过于发达。单纯的臀大肌发达并非坏事,但它会增加你的体重,使你不能再打原先的级别,要升级。升级打大级别,这是大多数职业拳手不愿干的事。
还有第三个原因。刚才我们不是说,在蹲起(伸膝)超过135度左右后,股四头肌的刺激逐渐减弱吗?但在这个过程,另有一处肌肉受到的刺激反而加强,哪一处肌肉?小腿后侧的腓肠肌。
大家不要小觑腓肠肌,譬如我们抬起脚后跟,踮脚尖(专业术语叫足屈、踝关节屈),就是由小腿后肌群的腓肠肌还有比目鱼肌、趾长屈肌------等等肌肉共同完成的,但腓肠肌是其中最粗大有力的肌肉。
强劲的腓肠肌是“高而瘦”的拳击手喜欢的,如众所知,高而瘦的拳手需要在场上不停地控制、调整距离,也就是脚下要不断地前后左右移动。脚下快速移动的力量由哪里来?主要是小腿后肌群。而腓肠肌,堪称小腿后肌群的第一好汉。
有了上述三个原因,已足以使“高而瘦”的拳击手在练深蹲时,要以“半深蹲”为主了吧?
当然人家也不是绝对地不练大腿屈至水平的深蹲,只不过有一个以哪种训练为主的问题。
其实,不论是何种身体训练,练力量、速度、灵敏的也好,练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心肺耐力------的也罢,视频展示的只是人家训练体系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训练,人家不会录到视频上。
(二)、小个子爱好者要以“大幅度深蹲”为主
再来说我这个徒弟。
他使拳,因为是以下潜、摇闪反击为主,膝关节(还包括髋关节、踝关节),需要大幅度的屈伸,这首当其冲的,要考验他的股四头肌的力量。也就是说,不管他愿意不原意,他只能选择大腿屈至水平的深蹲。
其二,我这徒弟因为不存上擂台的心愿,不担心涨体重,相反,他倒是希望自己的体重大一点,由60多公斤涨到70多才好。我们在前面说过,下蹲幅度大的深蹲由于强烈地刺激臀大肌,使臀大肌过于发达进而导致体重增加。这太好了,体重、力量双提高,恰恰是他的心愿啊。又因为臀大肌的力量越强,髋关节的屈伸越轻松快速,由此下潜反击也更迅捷凶猛。好处多多。
其三,我们在前面不是说:半深蹲在站起、膝伸超过135度左右以后,股四头肌的刺激减弱而腓肠肌的刺激增强吗?但是这绝非意味着大腿水平的深蹲刺激不到腓肠肌,不是的,恰恰相仿,这种大幅度的深蹲,不但刺激了腓肠肌,连我们刚才提到的比目鱼肌、趾长屈肌------等小腿后肌群全都或深或浅地刺激到了。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讲过,踝关节的力量可以提高下肢蹬伸(挺身站起)的速度和稳定性。
下潜后纵身反击需要踝关节的力量,拳击的脚下移动就更须臾离不开踝关节了,如果说篮球的跳起扣球、排球的跃起扣球是由髋关节主导,那么拳击的脚下移动,则是由踝关节主导,要精心打造踝关节的力量及耐力(职业拳击动不动就要打12回合、10回合,踝关节的耐力差了可不行)
由踝关节的重要性,我们其实可以推测出,前面提到的那个“高而瘦”的职业拳击手,人家在半深蹲的训练之外,肯定会另外安排踝关节的力量及耐力训练的,只不过人家没给你录进视频罢了。读视频不是件容易事。
再回到我这个徒弟,他不但使拳,他还使腿,扫踢、穿桩腿、搓踢,我在以前的博文里提过,你的腿只要是朝前踢,那么无论何种腿法,最后都有一个“伸膝”伸小腿的动作,边腿习惯称“挺小腿”或“把膝盖挺直”,正蹬习惯称“把小腿蹬出去”,这都属于伸膝、伸小腿。
伸小腿的力量由哪里来?大腿股四头肌!这就等于告诉大家,无论你是职业拳手还是爱好者,也无论你是60公斤还是80公斤,只要你想使腿踢人,就得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
综上所有的唠叨,小个子爱好者练深蹲,要想省时、高效,大腿还是蹲深点吧。多受累也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