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的味道 (续)
(2011-06-28 16:45: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葡萄酒杂谈 |
再说老酒,就要说下酒的一生。
酒如人生, 也从婴儿期开始, 经历青少年, 中壮年和老年, 直至衰亡...
刚酿成的酒,就如刚出生的婴儿, 还只是个雏形,这时候,恐怕只有经验老到的酿酒师, 才能判断出她的潜力吧...
酒的青少年,和人无异,也是发育和成长的过程。葡萄酒或在桶里成熟,
或刚在瓶中养成, 尽显青涩之气.
酒到了成熟期,就如经过了社会和岁月的熏陶后, 人开始进入中壮年, 这个时候是人生的巅峰期, 不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环境, 造就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生, 这时候的人, 不管从外表,还是性格品质上, 都是最容易分辨的...葡萄酒也是到了高峰期, 经过了时间的陈年, 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到了老年, 人开始又彼此神奇般地相似起来,
不管从容貌上, 还是松散, 缓慢的精神状态,
重要的是,老不老酒,并不是和年龄都有着直接关系。就像我一直用手表来做比喻,手表的生命力,重要的是机芯,越是材质上乘,制作精密,工艺巧妙,就越赏心悦目,持久准确;而葡萄酒也是一样,越是得天独厚,精挑细酿,完美平衡,就越有陈年潜力。可是,如何能碰到那些适逢成熟期名贵的“老” 酒,真得是可遇不可求啊!
我的老酒体验,还要从一个朋友说起。说来有趣,他并不是做酒的,只是爱酒成痴,才一直开始搜罗老年份的葡萄酒。初次见面是在另一个朋友家里,他带了瓶1982年的歌丽雅古堡(Chateau Gloria),来自波尔多圣朱里安,不是列级庄的名庄。毕竟是第一次见面,而且他又知道我做葡萄酒教育,我又知道自己没喝过多少老年份的葡萄酒, 所以在开瓶时,彼此都有些紧张。酒入杯中,仍然是那老年份的葡萄酒显出的红褐色,香气却不错,蘑菇,湿湿的树林和草地,夹杂着些活跃的红色浆果,口感非常柔顺,竟带有草莓的香甜,回味悠长,让人赞不绝口。大家相视一笑,由于他姓黄,于是我给这个朋友起了个绰号---“老酒黄”。
一来二去,我们成了非常好的酒友,有一次酒聚前,“老酒黄”神秘地打电话给我,说会带一支非常特别的老酒。我不禁非常好奇,急切地盼着这次聚会。终于等到了那天,“老酒黄”竟然迟到,我们喝了一会,他才兴冲冲地冲了进来。才一坐下,他便拿出瓶看上去很老的酒,酒标好像也不熟悉。仔细一看,原来是1967年的朗日城堡(Chateau Lagrange),古典的酒标,和现在的完全两样。开瓶后细细品味,虽是老酒,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雪松,土壤,鲜杏,草莓干的气息中,毫不掩饰的活力跃然而出,这一支,虽不是传说中的“不死鸟”,但也确实让我对老年份的好酒彻底改观。
那些传说中的“不死鸟”又是那些世纪佳酿呢?1999年《葡萄酒鉴赏家 Wine Spectator》杂志列出了12支世纪之酒,如1900年的玛歌堡(CHATEAU MARGAUX), 1921年的伊甘堡(CHATEAU D'YQUEM),1937年的罗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ROMANéE-CONTI),1945年的木桐(CHATEAU MOUTON-ROTHSCHILD),1947年的白马堡(CHATEAU CHEVAL-BLANC)乃至1955的奔富葛兰许(PENFOLDS GRANGE HERMITAGE)都如榜中。这些酒, 如果人的一生中有机会和他们邂逅到,那可真就算传说中的奇遇了,碰到了,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喝这些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