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转型强人王健林,互联网转型为何这么弱?

(2015-06-25 14:40:16)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61e6100cjw1etgbxdoqyhj20hs0bt0ti.jpg 

/金错刀(微信公众号:金错刀。覆盖300万科技商业人群的每日独家干货)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最近在新华网思客讲堂上,花了很长时间讲转型。我建议创始人要看看这个讲话,特别是王健林关于互联网转型的看法,是当做反面典型去看。


王健林是一个转型的强人,他有一句话特别赞:转型就不怕打破瓶瓶罐罐。万达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王健林的转型史,先是逃离住宅地产,后来做商业地产,再做旅游地产,现在又要去地产化、做电商。


万达是一个非常强调数据的公司,从数据上看,万达的转型动作很猛。王健林说了几个数据:去年在万达消费的已经超过16亿人次,今年会超过20亿人次。去年万达商业地产净利润是248亿,股票价值2500亿。


但是在王健林所说的四大支柱的电子商务板块,还没有看到结结实实的数据,要知道万达转型互联网也喊了不断时间了。


转型强人王健林,互联网转型为何这么弱?


为什么说王健林的互联网转型的思路,可以当做反面典型,因为这代表了大多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失败路子,在微创新总裁营的学员企业里最经常看到。最明显的,也是王健林的三句话:


1、互联网工具论。互联网的确是个工具,但这个工具已经产生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越是大佬级的传统企业,使用这个工具越痛苦,为什么?


王健林:一是不能神化互联网。互联网在2000年曾经有过一次泡沫破裂,现在又重新热起来了。前段时间出现了的互联网热潮甚至到了神化互联网的阶段,还出现一个新词叫“互联网思维”。其实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我就批判了这种说法。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怎么可能出现互联网思维呢?


2、可怕的盲目自信,一上来就要做平台,一上来就要挑战BTA,而且是千亿美元的市值。


王健林: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电商其实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我们做的是 实业的东西,可能加上金融,现在还加上旅游、体育、文化。原来招聘的互联网线上的人,现在看来,很多适应不了这个商务模式。我们一方面在充实新的人进来,另一方面对于不能胜任职位或者双方都觉得不合适的人,那就调整岗位,这是非常正确的,不能理解成好像对公司有什么影响。我跟大家讲了,我们的电商公司或者说我们的互联网金融,目标就是三年内上市。我们自己有一个基本判断,万达最大的价值就在我们的电商和互联网金融这块,我认为,它的价值都是千亿美金以上的市值,我有足够的自信。


3、用KPI驱动的互联网转型,最可怕。王健林内心坚信法家,所以公司有几十万字的管理制度,在互联网转型上,王健林也是KPI驱动型,用一堆KPI指标来管理转型。这是一个可怕的杀手,KPI是从110的管理利器,但很多互联网转型是01的不断试错,这种杀伤力随处可见。


王健林:与完全出生于线上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万达在互联网工具的应用或者互联网思想上,肯定还有一定差距。毕竟我们是从实业上来的,从线下往线上走,正因为这样,我就要求所有的员工,特别是高管,要勇敢拥抱互联网。我们自己内部还在推互联网指数评比,就是你的营销,多少投向新媒体,你的收入多少来自线上等。我们还有一些内部的评比指标,因为我要全力推动整个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所有人都会运用互联网工具,如果线下的人拥有线上的能力,那企业的发展谁也挡不住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全力推员工运用互联网工具,这可能会证明我们内部运用互联网的程度不像纯线上公司那么熟悉,但不一定意味着我们的未来就比他们差。


用一句话来描述王健林所代表的大多数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难题,就是一个词:太自信了,缺乏归零心态。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另一个传统大佬——任正非。从数据上看,任正非的互联网转型硕果累累,不管是华为手机,还是荣耀,都战绩不错。这是传统大佬中的异数,为什么?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互联网时代,宝马也能追上特斯拉。但是如何追上呢?那就是先全面学习特斯拉是如何运作的,任正非说要“削足适履”。面对创新,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面对互联网转型这个大难题,你是看好任正非这种模式,还是看好王健林这种模式?欢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