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独占意识 |
分类: 育儿碎碎念 |
伴随小妞长大,成长路上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下班回家,奶奶开始给我历数小妞的壮举:玩累了,睡眼朦胧的要求奶奶抱着,奶奶只好一手抱着她一手推着童车。邻居家的奶奶想搭把手帮忙推着妞的童车。小妞立马清醒过来,一边在奶奶怀里指着车子不容侵犯的扯着大嗓门“啊啊”直叫,一边不停的抓挠奶奶的胳膊,要求奶奶把车子推过来。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2EN00SIGG.gif
此类事件枚不胜举。小朋友碰一下她的玩具(即使她不喜欢的)、品尝一下她的食物、甚至于妈妈奶奶抱抱别的小朋友等等都会遭到她的强烈抵触,要么是抓住人家的小手,要么是哇哇大哭,要么是尖叫,意思很明确所有的东西包括妈妈奶奶都是属于她的,别人是没有权利触碰的。哎,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3ZH00SIGG.gif对于初次当妈没有任何经验的我来说,很是尴尬,总觉着孩子有点太小气。
熊孩子又给我来了一道教育难题:对于15个月龄的宝宝来说,独占意识太强,该如何处理?
老人说:“孩子小时候,都这样,大大就好了!”
万能的“百度”列举专家的建议:宝宝的独占意识是天性,三岁以前,对于宝宝的独占意识要引导,但更多是尊重。这是宝宝成长阶段中一种正常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无法区分“你”“我”“她”,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时自私自利,这与自私自利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又请教了小区里的很多妈妈,妈妈们也都表示,自家孩子确实有这样的阶段,但也要慢慢引导,三岁之后有了自我辨别意识,就会慢慢转好了!
综合以上种种意见,我为因自己盲目的给孩子贴上“小气”这样的道德标签而愧疚。我积极拟定了自家应对战术,希望伴随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会有可喜的变化。
1、简单解释厉害。我一直认为孩子是可以听懂我的言语,所以遇到此类情况我简单给她说一下厉害:如果总是不和小朋友分享,小朋友就不会和你玩了等等,毕竟孩子太小,复杂的语言是听不懂的。时间久了,或许就会理解。
2、用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家里买了新鲜水果和可口的食物,我和爸爸让奶奶先品尝,奶奶也会把好吃的食物留下来等我们回家一同分享,我自认为这种家庭氛围也会慢慢改变孩子独占的想法,乐于与人分享。
3、让她体会分享带来的喜悦。偶尔在大人的引导下与别的小朋友分享,及时的表扬,在收获大人的表扬和小朋友的热情回馈时,她或许会意识到分享是快乐的。
当然,我也不赞同让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与别人分享,那样的孩子似乎没有了自我,只是一味奉献成为老好人。应道坚持该尊重的尊重、该诱导的诱导、该禁止的禁止,因宝宝而异。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相信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的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在此写下这些,也是为了和众位爸爸妈妈交流,还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