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次听许魏洲《15分钟的疯狂》时,注意到他在EP的结尾曲《黑暗边缘》中,有句歌词唱着“I will break through (我将要准备突破)”,这一句提及的“突破”悬念,留白到《The TIME》专辑第二part《15分钟的光芒》中,显然有了掷地有声的执行力,以及更多元的音乐突破。

不同于《15分钟的疯狂》三首歌聚集成一part质感很强的摇滚体系,《15分钟的光芒》更似许魏洲剖开自己在音乐中的不同切面,展示给歌迷听他的其他风格音乐样貌。“疯狂”有着孤注一掷的决绝,“光芒”则更闪耀出多种音乐棱角,是音乐风格方面的,更是音乐语言种类的。
建议歌迷不只是把《15分钟的光芒》独立来听,而更适合承接《15分钟的疯狂》来听一个整体。


当“光芒”part的第一曲《荣耀》闯进耳朵时,这承接《黑暗边缘》而来的光芒与热血,显得更有人情味,许魏洲在音乐里摸索、激荡、徘徊、再到冲破自我极限的层次感,完全在《荣耀》中绽放燃爆情绪的音乐高点,事关“荣耀”的意义解读,许魏洲用了这一曲融汇摇滚与流行的歌,展示给你无国界的音乐荣耀感,是一种怎样的聆听体验——当然,三石窃以为,如果能把曲目“荣耀”二字换做其他更贴题的文字,比如契合EP题目的“光芒”二字,可能听者会有更先入为主的好感。
《一半》是许魏洲两part EP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首抒情歌,只是这抒情歌绝对不同于市面上华语情歌的惯性定义范畴,加入有更硬朗的气质。编曲中,钢琴和弦乐的基本搭配,是令歌曲走心面貌的最基础呈现手段,而后渐渐融入的Bass、Drum等摇滚配置,是提升《一半》硬朗质感的关键,到这里,多重器乐交织的音频气场,会极容易盖掉歌手本该最本质呈现的vocal部分,但制作人金大洲指导出许魏洲的发声,变得更具厚度,与丰富的编曲融于一道,听起来刚刚好。《一半》当中的人声表现,是《15分钟的光芒》EP三曲当中最为出色的一曲。
最为光芒闪耀的一曲,在EP的最终位置上出现,历经过《一半》的感性表达,EP结尾曲《It’s Always You》像是在音乐上已经揭开了许魏洲的新篇章。无论是这首歌洋气的EDM编曲,亦或是许魏洲演唱英文歌词带给人的耳目一新,都令EP题目中的“光芒”二字,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点题。听曲风,《It’s Always You》够新颖,值得听者精神一震;而看歌词,这首歌仍贯穿有许魏洲深情的一面——“Lost in a crowd looking for some kind of company / It’s always you / it’s always you / it’s always you(即使迷失在人群中,仍想找寻灵魂契合的伙伴,那一定是你)”。


曾以偶像外貌被人瞩目,但在音乐上的持续学习和努力,令许魏洲身上有越来越多的作品Icon可以被人谈论。从《15分钟的疯狂》到《15分钟的光芒》,我们谈论起许魏洲,开始更多在围绕着他的音乐讨论,即使仍有不足(比如许魏洲同学的vocal部分仍有提升空间,声音的波折度可以再融入多一些的情绪反应),他都跳脱出同龄大多数艺人靠流量的人气怪圈。
许魏洲一曲一曲把更具质量的作品展示给听众,结合了优质的视觉,与听觉并行呈现——或许他从写下第一首歌开始,就并不志在做一个“艺人”,而是一个更专注“唱作人”,疯狂着的,是许魏洲的状态,发出光芒的,是许魏洲的音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