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石一声
http://ww4/large/61e46fb5gw1eruiu2s9fjj20rs14kaox.jpg
听过张靓颖唱民族音乐元素甚浓的《生如夏花》,也听过她唱国际范儿十足的《Bang Bang》,跟随她从“海豚公主”到如今的“全能女神”,“十年”听起来似是个很长的时间段,却又令人觉得不过嗖一下,就走过来了。
从2005到2015,乐坛风向变了又变,曲风流行过一拨又一拨,有人以不变应万变,也有人和时代一起聚变,变出万千风格、也变出时代印记。2005年当之无愧成为选秀改变内地乐坛的元年,以张靓颖等人为代表的诸多选秀歌手在这十年间淬炼、成长为乐坛中流砥柱,正应了张靓颖说过的“2005我们是一种现象,2015我们是一种力量。” 成为力量不只是人气影响市场的商业表现,入职“歌手”这一行,张靓颖也一直在奉献口碑爆棚与口口相传的金曲,不同音乐“范儿”随着她在不同音乐领域而变,变出个“国际张”,变出个“范儿爷”!Bang Bang!
http://ww1/large/61e46fb5gw1erujp2dswfj20rs12p0zl.jpg
亲民范儿
用一首神曲推红一部影视剧,看似是这些年才开始横行乐坛与影坛的一个铁打定律,但张靓颖十年前已经是影视曲“专业户”的佼佼者了。
靓颖出道第二年(2006年)就唱到了冯小刚导演的大片《夜宴》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同年,靓颖为黄晓明、刘亦菲版《神雕侠侣》演唱的《天下无双》也被传唱一时;之后的2008,张靓颖唱到更深入人心的《画心》,搭配当年中国内地票房第三名的《画皮》,可谓风头一时无两;次年,也就是2009年,张靓颖再度唱到赵薇和陈坤主演的电影插曲,这次是《花木兰》,而靓颖的作品叫做《木兰星》;2013收视冠军《咱们结婚吧》片尾曲《终于等到你》成就了张靓颖又一首传唱度颇高的金曲;就在已过去的2014,张靓颖还演唱了《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我爱男闺蜜》主题曲《陪你走到底》、《我的早更女友》主题曲《老地方》等;最新作品则是电影《万物生长》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以及《何以笙箫默》的《You are my Sunshine》等。
若谈最爱的一曲张靓颖的影视曲,那么应是《画心》。一方面,《画心》确是“亲民”的,这首由日本音乐人藤原育郎作曲的歌有着很典型的东方式音乐结构,与靓颖在此之前专辑中偏西化的风格截然不同,尤其是,张靓颖选择以流行乐的演唱方式诠释一首偏古典的音乐,可谓大胆,当然,曲子本身具有朗朗上口的脑波旋律,易被人传唱;但另一方面,这首歌在两段主歌、副歌之间,有一个大大bridge段落是全然由靓颖的海豚音钩织,这段很“张靓颖”式的花音展示不算突兀,却把这首虐心的《画心》以一段空灵的过渡,而处理得不再痴怨,升华了原曲的意境。张靓颖会的歌唱技法不少,如何合理运用,《画心》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http://ww4/large/61e46fb5gw1erujpo1w7uj20rs0rs78i.jpg
高冷范儿
老实说,张靓颖在她个人专辑中的表现十足高冷,远不及她在影视歌曲作品中的亲民范儿。
从张亚东为她监制的《靓颖@音乐》由电子风挂帅开始,历经《我相信》的大气欧美风、《改变》的电音舞曲风、再到Live专辑《倾听》的优雅爵士风、《第七感》的R & B风,靓颖做到了每一张专辑都几近完美成一件音乐艺术品的地步。
个人以为,收录于《靓颖@音乐》中的《那不会是爱吧》,当是张靓颖开始把音乐规模化、概念化的一个起步,尽管这首单曲的逼格高于传唱度。当靓颖专注在音乐本身,把专辑取名为《靓颖@音乐》时,她标志性的vocal也就敢更大胆被降低耀眼度、甚至甘心去衬托《那不会是爱吧》中迷离的电子碎拍了,无论在国内亦或国外,优秀的电子音乐永远都以合成器音色为主音,节拍>旋律>人声,所以vocal只不过起到帮衬作用;《那不会是爱吧》问世于2009年初,主流乐迷们对电子乐的了解尚一知半解,靓颖却已敢尝鲜,在与张亚东的合作中,她把这先锋曲风诠释得很独到。
http://ww3/large/61e46fb5gw1erujqa3yvij20rs15r15v.jpg
走心范儿
如果不是张靓颖唱起《生如夏花》还加入大量彝族音乐元素,我们差点要忽略掉“国际张”的骨子里也是可以带着民族范儿跟这个世界狂欢的。可以预见,无论是民族风十足的《生如夏花》还是国际范儿十足的《Bang Bang》,一定都能在张靓颖“Bang the World”的演唱会上响起。但不知,曾被靓颖演绎过的低调、知性、慢热却耐嚼的《是否》会不会也出现在歌单上?
是的,“国际张”版本的《是否》没有她翻唱过的其他曲目更一鸣惊人,主歌的第一段甚至还让人窃以为靓颖是不是在“偷懒”未作大的曲风改编,还好第一段副歌起,惊喜来了,第二段进入,更是面貌一新!原唱苏芮唱的是“失去”,张靓颖重唱这首32年前的歌曲,曲风的走向从钢琴到弦乐的进入,转到MIDI音墙的加强,再到第二段转为Big Band风,她是有心要用乐器的情绪推动给原曲再续上一个明朗的结尾,“失去”之后,可以是“释怀”、“放下”,32年时光流逝,故事总要再走下去——如果一首歌就能代表一段故事的话。
我甚至还猜,如果《是否》真的被唱起,这几个月的时光匆匆,张靓颖还会给这段永不结束的情感故事再续出一段什么新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