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很不喜欢龙老师的文字,还不是因为幽怨,而是幽怨里总有一种无所不在的优越感。有些作品,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它是受使命感驱动创作的;有些作品,就是一部作品而已,是作者成功成名的创作计划按步骤完成。后者也没有问题,但需要专业一些。
散文的争论已久,但无论如何散文不应该成为一个满怀煽情之心的人,随便逮个题材便开始催泪和扣问。我至今仍记得某个选本里,英国一家广播公司在纳粹战犯的报道——文字是根据当时播报的内容整理的,可以说,那个记者的现场报道,对纳粹战犯的描绘是无与伦比的,不需要描绘之外的任何多余感慨,就足以看到恶贯满盈者的最真实面目。我相信那个记者肯定做了很多的功课才去采访那个重要的场合,但是他没有说任何他准备的资料。
我也不是说资料不能印在书里,但是我觉得资料最好有资料的呈现方式,言说有言说的方式,刻画有刻画的方式。搅成一团,说白了,就是没有办法做好任何一项。
而且,越是做一个宏大背景的选题,越是要整体把握背景,而不是以偏概全。1945年之后,欧洲并非没有战火,美国人也仍在四处打仗。稍微深入了解一下是可以知道的。不能为了抒情而不顾事实。
抒情,要在事实里自然流露,不要先酝酿情绪,然后在自己其实很零乱的很强努出来的情绪里安排事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