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小儿先心病的自愈可能性大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治疗室间隔缺损杂谈 |
分类: 心脏病保健 |
摘要:纯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婴儿期。追踪资料表明,室间隔缺损自愈可能性最大的是膜周部小室间隔缺损,多数膜周部小室间隔缺损到1岁时可自行闭合,在3岁内仍有部分患儿自愈
http://www.yodak.net/uploads/091009/5_113349_1.jpg
常有年轻的父母问:宝宝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可是孩子还很小,到底要不要手术?听说也有自愈的可能,怎样判断呢?
专家解答:纯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婴儿期。追踪资料表明,室间隔缺损自愈可能性最大的是膜周部小室间隔缺损,调查资料发现,多数膜周部小室间隔缺损到1岁时可自行闭合,在3岁内仍有部分患儿自愈,3岁后则难以自愈。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一般认为小的室间隔缺损(0.2mm以下)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全身健康和寿命,中量以上分流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期内易有呼吸道感染和心衰,儿童阶段病程相对稳定,若无外科治疗,进入青少年期后,多将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最终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此外,在室间隔缺损的基础上发生心内膜炎,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尽管其发病率不高。瑞士奶酪形缺损的患儿,生后即因大量左向右分流而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心衰,如不尽早做肺动脉环缩术,一般难以生存。
由于室间隔缺损会导致患儿心肺功能和全身健康的损害,因此,如室间隔缺损患儿3岁时,室间隔缺损未能自愈,则应尽早进行室间隔缺损治疗。
前一篇:易患小儿先心病的“高危”份子
后一篇:谨防小儿风湿热累及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