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
(2023-11-10 10:24:44)
标签:
东篱瘦菊旅游历史 |
分类: 喇叭花 |
最近看的一些东西有很多都与西安城墙有关。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个场景,黎苏苏为了解救被困的同伴,决然地从城墙上纵身一跃,像一只彩色的蝴蝶翩然飞舞着徐徐下坠。
《白鹿原》其中一集写百灵鹿兆海作为学生,组织起来,百灵当运尸组长,把在围城之战中遇难死者的尸体搬运到城墙下面,全部挖坑埋了。那些尸体缺胳膊少腿,有的身首分离,都已经腐烂发臭。他们能这样勇敢无畏,完全是凭着年轻人改朝换代后的一腔激情。
《长安三万里》中,高适初到长安,经过宏伟的五门道城门,眼前展现的是恢弘的长安中轴线——朱雀大街,绵绵青山隐于城郭之外。
就连流行歌曲里也要唱上一句:可能西安城墙上有人誓言不分,可能要去到大理才算爱得认真……
我们去西安的第一站必须是西安城墙了。
天气好得不能再好,太阳打一出来就射得人眼睛睁不开,它像个顽皮的孩子,玩耍的劲头就连秋天的浓雾和高天的薄云也压不住。我们从永宁门城楼登上城墙,西安古城全貌便尽收眼底。远处是林立的高楼,而城墙所围绕的部分,除了位于古城区中心的钟鼓楼,再没有高的建筑,古城,就要这样保护起来。近处,城墙外边是护城河,现在开发成公园,里面水秀山青,树木成林,环境幽静,是人们锻炼休闲的好去处。沿城墙的建筑物都是一色的仿古建筑,青砖黛瓦,飞檐斗拱,亭台楼阁,尽显汉风唐韵。
这里的城墙指的是西安明城墙,高12米,宽12——18米,周长13.74千米,呈封闭的长方形。也就是说绕城墙一圈,要走27里多路。起初,我在兴奋和激动的驱使下,觉得精神抖擞,浑身充满了干劲,别说27里,就是50里也不在话下。我们背对太阳朝西走,城墙上很平坦宽阔,每隔几米就有一个造型精美的路灯,上面挂着灯笼。但我觉得应该还要旧一些,古一些,才更有味道一些。
城墙靠外的部分是高高的垛墙,上面有射口,古代用于瞭望和射击,现在成了游人们照片上的背景。城墙靠里的部分是女墙,比较矮。继续走,还会看见一段城墙凸出去,比其他城墙要宽很多,这叫马面,当敌人进攻时,可以从三面攻击,还可以避免城墙外不易发现的死角。
走着走着,力气已消耗一半,想着骑共享单车呢,还是原路返回,唉,歇一会再走吧。我们在一个咖啡厅外面的棚子里坐下来,很想来一杯现磨拿铁,可是人越来越多,太阳越来越晒人,疲惫,像个不经意的过客,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悄然碰撞了我。
咦,这么多人穿着汉服或唐装,真有趣,这梦回唐朝的穿越感一定很奇妙吧。迎面走来的可能是一民间女子,梳着髻子,装束很朴素淡雅;再看那边,两个丫鬟模样的女孩中间的女人,粉面桃花,长发上别着两枚发夹,手里拿着一把团扇,应该是富家小姐了;看这位,一定是贵妇人,裙带高高系在胸前,低领的抹胸装束,显出身材的婀娜与丰腴,外搭薄如蝉翼的大袖礼服,具有雍容与飘逸的中和之美。这些女式汉服每一件都很漂亮,而男士的服装秀我没看见好看的,不是衙役打扮就是草民装束,那些风度翩翩的贵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一个都没看见。
一些招牌为“城贾记”的小货架吸引了我,货架上挂满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小玩具,摊主一律穿古装,我发现只有人看却没人买,难道他们是专门来装点风景的?
思维可以穿越,历史岂可模仿?西安城墙是固化的历史,是鲜活的人文沉淀,更是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