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茫茫人世,不必苛求

(2013-04-30 21:53:28)
分类: 浮生

 

茫茫人世,不必苛求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这两天读书,反复思虑的是两个男子。 一个是清末学者王国维,另一个是弘一法师李叔同。手边这本书,借来读已数月,偶尔翻翻竟无从入心。却是前日闲坐,槐影松风里静静地读下去,读到一段段大悲喜大生死里去,沉重,涕零,心有所悟。

 

  王国维在哲学与文学之间徘徊时,内心的矛盾令他无法取舍“知其可信而不能爱,知其可爱而不能信。”“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要之,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多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诗歌乎? 哲学乎?他日以何终吾身,所不敢知。抑在二者之间乎?”

 

  何去何从,到何处安放自己的灵魂?如果无处安放呢?可以结束吗?从起初的反对自杀,到最后选择自杀,他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然而他还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选择在鱼藻轩投湖自尽,面对一潭清波,这最后的净水,唯一可以自我成全的尊严,是他赴身以投的归宿。“义无再辱”。向死的王国维,是在维护一种内在的道义。正如梁漱溟的评说:“忠于清,所以忠于世;惜吾道,不敢惜吾身。”

 

  李叔同,繁华落尽,方有“天心月圆”。

  他滤净俗杂,简朴率真。不打扮,不修饰,“卸尽一切俗质伪饰,目光盈澈,神情持重,虽在微笑,却有一种自然的威仪。”初修净土宗,后又修律宗,一举一动,都极尽严苛,每日两餐,饮食简单到只吃萝卜白菜,友人们担心他的身体,劝他爱惜自己多活几年,他却寂然以应“茫茫人海,不必苛求”。于己身不甚在意,病了也拒绝就医,把这样一副清瘦的形体视为道场,虽不宽敞,极尽狭窄,极尽简陋,却也苦辣酸甜,人生百味,“悲欣交集”。

 

  他认真,大慈悲。

  丰子恺回忆:“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他们走避。’”就连他临死前的遗偈中,也这样交代侍者妙莲“遗骸分为两坛,一送承天寺普同塔,一送开元寺普同塔。在未装龛以前,不须移动,仍随旧安卧床上。如已装龛,即须移居承天寺。去时将常用之小碗四个带去,填龛四角,盛满以水,以免蚂蚁嗅味走上,致焚化时损害蚂蚁生命,应须谨慎。再则,既送化身窑后,汝须逐日将填龛小碗之水加满,为恐水干后,又引起蚂蚁嗅味上来故。”

 不要伤及生命,哪怕只是卑微细小不足一道的生命,此乃真真的菩萨心肠。

 

 合上书本时候,窗外又是雨天,地面积水流之不急,一些水泡漂浮着,旋动着,然后破裂,归寂然。我久久望着外面,打量这个世界。很久以前的这个世界,他们曾来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暮春晨坐
后一篇:渐清素亦温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