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谬谬无余
谬谬无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69
  • 关注人气:1,3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过

(2011-09-09 17:13:00)
分类: 浮生

                       

午睡之前天空阳光很亮,睡到迷糊被窗口溅进的雨水惊醒,关紧玻璃,雨被隔在外边,此刻的街道格外静,车都停在路边,电动车上撑着一把伞,人却在屋檐下蜷缩。窗前的近处,是清晰的雨帘,远处只有白茫茫的水雾,雾气氤氲着小城的午后,一个秋季的午睡中惊醒的人在千窗万户里行注目礼,大雨中,静待时间。

原来大学时读苏童,知道他的《妻妾成群》,很喜欢这个名字,也很喜欢他的名字,总叫我想到孩子的眼睛,孩子的笑脸,想到美好的童真。雨中翻着一叠报纸,竟读到了他的一篇文章,优美的散文把我的眼睛打湿了,我看到了我童年雨中的屋顶,那些灰灰的瓦和高高的瓦松,烟熏的黑乎乎的屋檐,屋檐下湿漉漉带着泥点的衣服,看到小木窗里拉鞋底缝缝补补的母亲,我年轻的母亲,父亲和幼小的姊妹。

檐头挂着水珠的蛛网上蜘蛛早已逃之夭夭,我沿着蛛丝寻找它的踪迹。

我坐在屋檐下,端着一只陶罐,里面有池塘的金鱼和蝌蚪,身后有在诊所看病时要来的纸盒子,纸盒子里住着三只蚕,羸瘦的很久没有吃过新鲜桑叶的蚕,那时候我正筹划着趁下雨去九爷墙外捋一把桑叶回来,还没等筹划好,雨就停了,可怜我的蚕只得先吃点不太可口的菜叶。

雨停,是洗衣服的好时间,这时池塘水满了,清清一池塘,漾着细波。

母亲催我去洗衣,伙伴在墙外呐喊,阳光照着我,亮亮的。

窗外天晴了,没有彩虹,也没人催我洗衣,我回到时间之内。

反复读着苏童的《雨和瓦》,感慨万千。

 

                    雨和瓦

                                       文/苏童

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的,怀有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打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啦!回家啦!

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的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请想象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象人们来到室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么是什么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二十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于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冲刷着自己的身体。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的小了一些,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他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是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是那些瓦对于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说起来是那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的,隔着茫茫的雨帘,我从窗内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

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棵孤独的心。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田园居
后一篇:年华岂堪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