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秋学员毕业点评】韩武魁篇
(2015-01-04 22:14:02)层峦叠嶂下的写作追求
文□冷清秋
武魁的文字基础很好,具体表现在他的每一篇作业都保持了一定的水准。这个看着简单,其实很考验一个人创作的基本功扎实的程度。
也许有的会说,那我也可以只把写得好的作品拿出来么。但是不一样的,挑选过的作品只是选集,体现的是最高创作水准,而“全集”展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创作实力。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能有意识地只把自己感觉写得好的作品发布出来,有这个坚持的话,起码一来说明你已经对自己的创作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自我的严格要求,这个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都是做不到的。因为这首先需要你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并且能耐得住没有掌声,甚至也没有嘘寒问暖的煎熬。
所以,不管是每一篇都能写得不落水准,还是有意识地只发布能过得了自己这一关的作品,这都是一种好的写作素养和习惯的体现。
一篇作品写得好,首先体现在语言上,这是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海里留下的第一印象。而一个写作者对于写作的认识程度,则表现在他对于情节的理解和讲述方式的把握上。就像在《我的大学》这篇作品里,首先在情节上武魁就没有落入俗套,写了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偷偷放弃没参加高考的事情。
这种事对于外人来说也就是叹息最多就是惊愕,但是做为当事人的孩子父母却无疑是惊天霹雳。
然而武魁没有把情节的重心放在这种痛心疾首上,更没有浪费字数去刻画那无法遏制的暴怒。其实也是人物没有给作者机会,因为沉默立刻就笼罩了整个家庭。愤怒被压抑了下来,当前之急一是要花钱给孩子另找学校,再者信心爆棚的父亲已经提前给村子里的乡亲遍发“英雄帖”,这个场终归还得去收好,不然父母都土疙瘩里活了大半辈子,面子就那么回事儿了,但是孩子的日子还长,不能背着这个名头过一辈子。
好在乡亲们那时还不清楚正规大学和职业学校之间的差别,因此祝贺声依然是此起彼伏,但是“我”却偷偷躲到屋子里哭了起来。
整个情节都落到了这最后的一哭之中,就此结束。这个孩子通过这个经历,开始了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到一个有担当的成人的成长之路。
就像这篇,无论是从解题还是情节讲述的把握,都很好地体现了武魁对于写作的掌握和理解。其实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能够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抓住情节中某些独特的细腻之处,以此为中心来重新组织情节的讲述,平衡好各个部分的详略处置,这个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下意识地提笔就写,写完了才发现和别人写得同类作品很相似,估计是很多人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
这里体现的就是创作其实是一个需要动脑力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记述生活或者自己的感受那么简单。
所以,一个写作者对于写作理解的程度,是直接反映在他的情节设计构思之中的。
如果说情节构思体现的是作者对于写作技巧的把握能力,那么主题选择背后展示的则是作者对于写作目的的自我理解。就比如在《一只猫》里。
武魁在这篇作品里别出心裁,没有道德评判,甚至对人物还生出了些微的同情心。他没有简单地谈论这场三角关系里的是非,而是深入人物内心去探究“幸福”二字的含义。
为什么那看似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竟沦落为无尽苦楚的情感地狱?这要比简单的道德批判更能触动人心,也发问得更为深刻。
文学创作最终目的还是要指向人的内心的。《一只猫》背后体现的就是武魁对于这点的理解。因此,当一个人的创作能够不简单地停留在冷嘲热讽的层面上,而是拨开事情的迷雾,探究背后深层次的人性,并启发人去思考,那么“创作为了什么”,他就用自己的具体作品很好地回答了。
从情节的设计和主题背后要表达的,这些都体现了武魁对于自己的写作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写作中常用的技巧有着很好的把握。写作是一场无法停止的路途,永远有新的东西等在前面。因此继续拓宽自己写作的半径,尝试更多的不同的体裁处理方法,这个是今后要注意的。
另外,对于很多人来说,写作更多的是一种爱好。因此很多时候不是写不写,而是有没有时间来写作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点对于武魁来说似乎更突出。然而如何平衡好生活工作和爱好之间的时间分配,是每一个有心写作的人都要面对的情景。同时,也对你的创作方式无形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像同题赛,生活也给你出了个难点,如果破题解答,这同样也是创作能力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时间碎片化的创作情况,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仔细考虑的情形。该如何面对,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