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研修班】我们来谈小小说4
(2013-11-20 08:47:05)
标签:
文化 |
399
确实,在抛出了遗产这么大的诱惑后,可能大家以为这下要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了,不料却突然把“尊严”给提了上来,结果喜剧瞬间冷冻成悲剧。
这个效果很不错。是本篇中最大的亮点。
可见,好的东西大家都是有感应的。
401
徐永辉同学这三篇可以说是在自己的作业中到目前为止,写得最出彩的一组。
“三题”这个形式就不用说了,这么丰富的内容,如果试图放进一篇之内,难度不是一般的小。三篇的话就更从容些。
说它好,一来是因为写出了爱情从形式到理念上的变迁,二来全文的氛围掌握的比较不错,语言的流畅自然就更是不必说。
具体来讲,每篇开头第一段都是情节中的一个关键点,都是气氛比较糊的紧要时刻。这样的开篇,一下子就能吊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来。然后情节就宕开一笔,转而“从头讲起”。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它的关键不在于使用,而在于如何用得恰到好处。这三篇中这个“分寸”就掌握的很好,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很难得。
另一个突出的地方就是结尾。从听说后的不敢相信,到同龄人的半开玩笑,再到两代人的重归于好,三个结尾指向各不相同,惊奇、玩闹、温馨这些相互区分的意趣效果更是好。
语言和语句上好的地方需要到文中具体去看,这里就不再多说。
总之,在这种叙述风格上,这三篇目前为止,在同学们的作业中是很有代表意义的。大家多揣摩。
402
人物之间的区分度,比如名字、体态特征、性别、习惯、职位等都是需要注意的细节。因为小小说篇幅短,如果人物间区分度不够大,留给读者的印象就会比较浅,重了还可能混淆人物。这都是在构思时需要注意避免的。因此无论是用“他”还是绰号或者一个“老田”“小李”之类的简称,甚至是全名,都是要好好考虑的事。
403
抓住战争题材的核心了。就是要写出在粗糙的现实里,那仍保有的细腻的内在情感。
404
这两篇文笔都不错。
第一篇题目尤其好。结尾的两段很有意境。中间关于背景情节的穿插,处理得也很自如。要说不足的话,可能就是题材不新。当然这种题材下,这个写法容易写出味道,但是新颖可能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当做练笔不需要计较太多,但是作为正式的创作的话,如何出新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第二篇就做得比较好。
第二篇在思辨上是要强于第一篇的。当然这也和要讲述的内容和选择的讲述方法有关。但是就阅读效果上来讲,显然后者更好些。
最关键的是,第二篇挖掘出了深度,揭示了生活中所谓的“美好”的表面下的容易失去。究竟是“美好”这种东西就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还是根本就从来不曾存在过?把人物设置为“画家”,这种用毕生精力去追寻和发现“美”的职业,对于实现主题非常关键。因为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人的口,才能从形式到内容上,在最后问出:
“如果不曾见面,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好和幸福。”
前一篇:【小小说研修班】我们来谈小小说3
后一篇:【小小说研修班】我们来谈小小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