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答贴

(2013-09-17 00:05:20)
标签:

文化

 广西-张星:
    问好老师。老师的闪小说《离开麦子的镰》我拜读了,觉得很有意境,立意好道理明,也跟帖叫好了。只是有一个小疑问,“我问爹,磨不磨?父亲笑笑...”这里为什么前面是“爹”,后一句是“父亲”?是不是前面是以“我”为视角,后面是全视角?希望老师解答,感谢老师!

言小语:
    张星你好,在一篇作品里,有时对话和对话外的叙述是两层讲述。
    对话里的内容可以是主观的、热烈的,带有着明显的奔放的情绪;而对话外的叙述里,却同时可以是客观的、冷静的,表露出某种理智的情形。
    实际上这里,就是从“爹”和“父亲”这两个含义相近,但是又带有不同情感倾向和使用范围词,来区分出包括从情绪到讲述上的时间特征等诸多区分,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试图揉合主观的热烈与客观的冷静,把当时的即时场景和后来的总结性概括情形,给统合到一处。
    有一个例子可以作为额外的参考,作品赏析里的《重聚》里面也有这个情形。
    这种“爹”和“父亲”两个词在文中交错使用的情形,有的同学在读到时,可能会以为是一种谬误,但是,不是那样简单的。因为咂摸之后会发现,这种区分,自有道理在里面。
    当然我这篇和《重聚》稍有不同的是,《重》对话里有引号,我这篇对话省去了引号,可能这种形式上对于对话和讲述两者之间的模糊处理,是加剧读者困惑的原因。
    写作就是这样,一切以意图和效果为准,无可无不可。放手去做就对了,由结果来说话。 

问答贴 http://www.xiaoxiaoshuo.com/thread-340371-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后一篇:冰姐视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