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3年《小小说选刊》第2期作品视点:让一生装满故事远游
(2013-02-22 08:19:42)
标签:
转载 |
历来生肖都被艺术家们赋予美好的内涵,其背后的故事也都是精彩纷呈,无时不刻透出画意来。就像2013年《小小说选刊》第2期封面上那温柔喜庆的金蛇舞动和传统的五子嘻戏一样,都显出了年味儿及寓意。当然,也点染封面背后的故事。我看见了一双近似远游的眼睛,让无限的想象停在了他歇息的石头上,那个少年,不知心归何处?(观美编红影的《画里话外》“小园丁”感)在我看来,绘画艺术以色彩传情,讲究定格处重笔的层次,有如小小说构思,神韵之下,惊艳一片,画感便有了生命。而让生命鲜活的却是画外的故事。所以,一个装满故事远游的艺术家,其灵感下的作品是可以带着读者一同出发的。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摘选刊:“零距离”)。我想,莫言是有资本这么说的,他有接地气的生活与思考,更有让地气里的生活与思考飞翔的本事,所以,他有故事可装满,他可以继续前行。那么,作为小小说人,您有故事可装么?您装的故事也可以带着我们一同前行么?在本期选刊作品里,让我找些故事将思想远游吧。
一、王琼华《半堂课》:当前,中国以“最美的……”来寻找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这篇小小说中的刘老师虽说达不到“最美的乡村教师”那个档次,却也是可敬的教师呢。现实中像这类故事很多,乡村教师清苦,有的一生都执教乡村,许多人还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每每看到孩子们学习不容易,都舍不得走呢。有的支教多年,后来也留下了。男教师有找学生作妻子的,或是村里姑娘的;女教师呢也有嫁村校老师的,多数留不住。我一般不强调现实或作品表现英雄主义过大化,常以死来达到人物精神。其实活着的意义才是一个人发挥作用的最佳表现,难道非得死了才可当先进?当劳模?才是最可爱的人?知道自己有病还挂着瓶来上课、上班的人有,但在人性化的今天,我们是不提倡的。所以,面对宣传报道的这类作品总是让人摇头不已。尊重生命,不管是为他人还是自己,这是起码的标准底气,为人民服务是需要好身体作基础的。除非本人不知道。乡村教师有的是不知道的。这篇小小说只所以入选我的视点,是因为作品没有这方面的宣传教义,而是以行为细节感动了我们。孩子们挖路留师,刘老师“来神”拒调,“来神”顶课,最后以反常的手法,孩子们拒刘老师前行入葬,怕老师往前走了,就回不来了的悲鸣想法。此等等细节讲述,都让作品浸在一种情感的氛围之中,让我们读者越发感受到一位真实老师的形象。所以,小小说最后的定格,是发乎孩子们的心声,也是作品之所以可当头题的原因,内心强大啊。我曾评介过王琼华《一碗金黄豆》,那可是一篇上好佳作。今天这篇小小说取点好,以半堂课之名,圆就了一个教师一生的事迹。佳作也。
二、冷清秋《艳遇》及《阿细的抉择》:作为2012年中国小小说的十大新锐作家之一,冷清秋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还是从内心的互视入手,来结构小小说文本。有些女作家的文法大都喜欢这样,我想,这除了女性性格的细腻外,更在于女性心灵容易入境,讲述的文字也就显得贴心了。《艳遇》以非常之道,恍惚手法,将一个男人的内心彻底粉碎了。当下的小娇妻老男人很多。我所知道的这类男人的生活都没有前妻时的悠闲,而是低头劳作时多了。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自己来了。小女人因着生理和心里及个性,常让老男人无法适从,虽苦却不能说,装着幸福的样子,成为男妇人。面对曾经流失的真爱,那个前妻,多少会从心中发出:“还是原配的好啊!”,人老老在心。男人多心就是罪呢。当然,女人也一样。《阿细的抉择》:勇气的有无、大与小,很多时候,一个男人在爱情的十字路口常会发闷。石头也会发闷,但石头有心,于是爱情就有亮光。至于阿细缺少的也不是一个心,而是多心。多心的阿细也累。但爱情总在赛跑,要想不累,石头你也打电话呀!正睡的阿细也许会说:说吧,我正听着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作为读者,我是不会回首望去的。石头,加油!这就是情节短缺法带来的效果。
三、安宁《姐弟》:成长是需要推力与榜样的。一个影子看着另一个影子幸福地走向未来,那么成长可谓脱了包袱。但成长又需要有自我的空间,成长才会显得有自主和自信。姐弟之情,不在谁先谁后的出息,多在于追着温馨的回忆,迎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此篇小小说让人看到了成长的足迹。
四、非鱼《不老》:这是篇内涵很深的小小说,非鱼的创作总是让人惊喜不断。有如我曾经评其佳品《荒》样的感觉。作品以情绪之法来进入创作的。姜一棣的身心疲惫不只在身体痛处,最重要的是内伤,这也是作品开头基调界定的情绪。有道越是不想触碰的东西,越是会在你眼前出现。仿佛别人的快乐是建立在姜一棣自己身上似的,所以她对别人就有了心里的异样排斥,就如比基尼大赛,那露着白肉的女人们就是在她眼里的挑衅。好在,她相信了爱情的良药作用,止痛作用,唐度的出现也许就是她的精神之法的希望。可事实上,对她来说,爱情与人一样,形同陌路。作品以反复的内心孕育了这个情绪。人们常说,心老了,人也就老了。活着难度有多大呀。可是面对着二娘,那个快百岁的老人对生活都一直充满活着的乐趣时,姜一棣能有什么理由拒绝自己要好好活呢!作品情绪此时用的内心扩张法,将心境放在了村庄田野、笑容、皱纹,嘴、手、相机,手帕、眼泪等上,从这里作品蕴涵了另一种情调,那就是要学会让心适当散步,打开另一处美好的风景,那时,你就会觉得,我们其实都不老,老去的只有对往事的一声叹息,留下的却是心灵的湖镜,那里会长出水草、长出鱼。
五、刘心武《大猩猩》:本是看见的快乐,在妮妮的眼里却是痛苦的记忆。哪怕那只是玩具而已。孩子心灵成长不只在面上的给予,更多的是其心的健康发育,就如捆着和吊着的各种物件,在孩子眼里都给予了生命存在,小小说营造的氛围是感人的,如奶奶的决心与孩子的愿望等待。所以,世间万事万物,因了心意,就会温暖起来了。
六、于心亮《鸡有几条腿》:带泪的喜剧才是艺术的人性作品。小小说题目本身就富于作品闹剧的分子。一条鸡腿的多与少,在买卖人眼里那是钱的多与少,而在家庭生活里却是关系的繁与杂。就如家中鲜花和茶杯的多少,在某些夫妻关系信任感弱的家庭里就意味着来历不明的人的到来。其实,世上就算鸡真有多条腿,说起来也远比不上三条腿的男人可怕。因为,三条腿的男人,那可是面上笑意,背后让你进精神病院的人呢。看见小小说里的张诚,你就知道味道儿了。
七、张晓林《身不由已》:小小说的史证传奇。写了蔡京和曾布的争斗故事,写得新意多多。人之生性,非一日可成,外界与内界形势,加上个中滋味,再怎么克已之人,也会有出手之时,好与坏,在朝堂之上,只有咬牙将恶名做下去,或许才会有长久之地,难而,人真能如此么?蔡京沉思了。
本期作品值得阅读的还有许多。如:沈石溪《贱羊之死》、乔迁《咬牙》;李立泰《年关》;王庆献《马大鞭子》、何少强《茂水》、王立强《老大》等。这里不再一一解读。
积攒故事是小小说写作入门的资本;学会讲故事是小小说创作立文的根本;而带着故事远游是小小说交流的最佳途径。作为小小说作家,只有坚持一生都装满故事,那们我们的远游就不会孤单,一路定有读者陪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