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秋闲读之十

(2012-09-16 15:19:44)
标签:

杂谈

时间见证一切——评吴建华《初恋》
文□冷清秋
  
  餐馆里给客人上菜,不能只端上来一个空盘子然后说:请品尝。
  但是小小说却真的可以这样做。
  这就是吴建华同学的《初恋》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之处,他只写了结识和终成正果,而空白了交往的过程。
  一段感情,从怦然的心动,到相许相守终生,执此两端,可以说可感可叹之处就皆已齐备了。具体的交往过程,体会也许各有深浅,但是详情却多半大同小异。说起这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对于一篇小小说来讲,最不利的情形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情节陈旧雷同。
  但是真实的情况就是那么般,地球上的事,你总不能讲到外太空去。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建华同学的这篇文章就给出了一个示范:切入手法的选择。
  具体来讲,就是不再讲一个有头有尾,有高潮有结束的完整情节了,而是掐头截尾,中间抛弃。
  为什么是要抛中间?因为在一场关于“初恋”的同题赛里,最不缺的怕就是恋爱的具体场景了。因此,如有可能避开这个,那么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避开了“雷同”。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都要规避,像有些明知山有虎,偏朝向虎山行的同学,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即所谓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一个凭的是勇的功力,一个借的是眼光的巧妙,因此虽是同台竞技,但是戏法变化各有不同。
  这里想说的不是熟高熟低,而是想指出,多知晓和掌控一种方法,在随后的创作时就多一条可以考虑的路径。
  除了结构,在细节上建华同学也很有用心。他不说此情的深浅,而是用三天结识,十年相守恩爱来反证当初的心境。这个远要比用语言来表白更能契入人心。所以,这个特意对三天的强调,其实是在以“轻”搏“重”,给后面的“一晃十年”打好底色——
  谁说初恋是青涩和懵懂的,初恋也可修成正果。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还是什么比这更让人愉悦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