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潘天寿
(2012-02-10 13:16:20)
标签:
转载 |
我的叙述
它有质朴的心
它有绕树三匝的刚山柔水
一个慷慨的长者
铺就他血液和肌肉里原始的底色
我的叙述
始于它的突兀嶙峋
始于它的疏枝密影
在那里
从此高山流水
我的叙述
这个终身的跋涉者
背囊里装着山水绝句
一双脚用来丈量群峰
走得如此之快
像要赶着节气开满树的花结满树的果
将俗世远远甩在了后面
走着走着路就深了天就宽了
走着走着他就走到了云端
尘埃向下落定
看他张扬狂放中的清丽
看得十分骨气十分才学
看一幅天地立轴
然后
看得见的坚硬
一块
他几乎掏出了伟岸肉身里的全部钙质
霜花一两朵
瘦诗七八行
说着天地间的孤悬或隐喻
这些石头横空出世
这些石头搁在心里
便一味霸悍
这是艺术的骨头
他喜欢与石头说话
他说了很多
那些方的更方的
一个惜言如金的人
他喜欢与石头说话
他说了很多
听不懂还是想听
隆隆声由远及近
然后
雄倨于方岩之上
或踱步
天空藏不住无边的蔚蓝和辽阔
一飞冲天的翅膀藏不住渴望
一只灵鹫
直上云霄
仍在蓄积更大的力量
那一刻
他让一只巨鸟的筋骨在渴望中疼痛
这只灵鹫
内敛的豪情和凌云壮志
也许
从山花烂漫
说到一枝寂寞的劲梅
这些高洁的花朵说出他的高洁
这些干净的花朵
将污泥和浊水逼开三丈
一只鸟在盘旋雀跃
溅起惊讶的春光
这也是他的心花
细致地移栽在纸墨上
为我们说出隔世的孤独和芬芳
现在
不指点江山
他用指力搬来一角
只一角
都说他的手指比别人灵巧
这说法总显轻浅
长夜苦熬
都说指墨画大师
被收缴了画笔
画事总被误为“君子不齿之事”
他满腹荆棘
深入骨髓的
我更愿相信
只因笔之柔软无法绷直他的灵魂
磨秃了千支万支
最终
现在
一面破碎的镜子
同胞在水深火热
多少新愁与旧伤
没有所谓的后方
他如何扶正歪斜的画案
如何画出愿望里的晴空和蓝天
整整八年
迁徙途中
他举起笔
“半壁江山都沦陷了,等抗战胜利了再画吧。”
一滴滚烫的泪来自心底的乌云
一滴泪的热度来自于信念
——腥风石雨总会过去
祖国一定会重开艺术的笑靥
现在
自由地爱
是长在他生命之树上的三颗果子
是他一生的甜
三条河流
三场戏
他用一生的真诚出场
她们用全部的生命演绎
一个在家乡望断秋水
一个为爱终身凄苦
一个是几十年同甘共苦的患难妻子
时间翻过去流水的册页
翻过他的青葱
翻过高大的身躯为柔弱的肩膀挡风遮雨的他
翻过他一世的坚守
就像他较真了一辈子的国画艺术
他天份独厚
“行不由径!”
不改他执著于艺术之真
——“天惊地怪见落笔”
他大笔淋漓
又不断地为自己设置雷霆
一个自我博弈之人
画不惊人死不休
便画了撕撕了画
有时撕得多了撕得重了
落在纸上的花鸟虫草
隐隐传出肝脏和骨架细细的碎裂声
心血红黄黑白地洇湿了指尖
他每天都要画完一刀纸
这些纸
——“师其意不师其迹”
传统和外来文化
像两只慧眼左右盯视他
他独立其中
多少声誉
多少年的践行践言
他著书立说
却始终放低自己
——“做人要如履薄冰。”
一个敦厚的师长
一个朴实讷言的人
众人眼里一座巍峨的高峰
却常三思已过
“对国家、父母、兄弟是嫌不够所想,
于心殊感不安。”
他甚至认为自己:
“因为欢喜弄弄国画,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表不知其里。”
木秀于林
不愿变通的铁
如何能躲在画里
人情世故的薄冰
颠倒的天地
却让坦荡之心找不到藏躲的缝隙
“莫嫌笼絷浅,心如天地宽。
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
雷婆头峰从不弯腰
倔强的石头不说软话
我依稀看到
一个羸弱的老人跪在风雪之中
天空低垂
我依稀看到
他用倔强
画着世间最寒冷的一幅图画
那些日子没有太阳
他就是太阳
那个夜晚没有月亮
他就是月亮
再也扛不住内心的光辉
巨大的陨落声
一个世界在装聋作哑
一块大色掉了
苦难在辗转反侧
他只想静下来
静
他抱怨一时还静不下来的身体
他的双脚不停地抽搐着
它们走得够远的了
它们是否还想走得更远
它们已不听使唤了
这心外之体啊——
“我想叫它不要动,不成功……”
“我想叫它不要抖,不成功……”
没有医生的看护
没有更多的人来送别
只有亲人
这与一个世界的寒冷相连的手啊
只有拳拳老友毫无顾忌的悲伤
一双颤抖的手摸遍他的全身
一双颤抖的手摸着他一生的痛
想摸平它们
病房里真安静
他亲手研磨的新墨
漾开去
直到今天
刺穿心肺的钢针的落地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