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2016-03-10 17:08:36)
标签:

杂谈

年年岁岁,每到农历二月初二,就是美发界最忙碌的时候了:无论时尚青年、还是老幼百姓都蜂拥而至去剪发、剃头,以此掀开一年生活的新气象。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到了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这奇怪的民俗是怎么回事?

说到“死舅舅”,提起来都是血泪史啊!

http://ww3/large/61d72ef4gw1f1rvki6rl5j20hs0893zn.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

话说明末清初,清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大清统治者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强令百姓改变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头发拧成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作为臣服的标志。

如果好说好商量,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小老百姓们本来对谁当皇帝并不十分在意,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本就是汉族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再加上清王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霸道总裁气场实在是太强,百姓觉得屈辱,于是高喊着“头可断发不可剃”,群起反抗。

满清入关之初,正在树威之时,哪容得下一点反对之声?结果便引发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悲剧,为了剃头不剃头这点小事,搞出血流成河的一场大悲剧。

被迫屈服的百姓,于是改用“正月不剃头”的方式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就讹传为“死舅舅”了。  

http://ww1/large/61d72ef4gw1f1rvky8x43j20hs0bbtb2.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

过二月二”龙抬头“,别只顾着去理发。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虽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被冠以“龙”的头衔:水饺叫“龙耳”、炸糕叫“龙胆”、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独特而有趣的食俗。

http://ww4/large/61d72ef4gw1f1rvlibspaj20hs0bvdi1.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http://ww2/large/61d72ef4gw1f1rvlu82hej20fk08wjte.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炸油糕: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http://ww3/large/61d72ef4gw1f1rvm6bdi9j20hs0cxgoh.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春饼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http://ww4/large/61d72ef4gw1f1rvmi5krwj20hs0bqtat.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驴打滚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http://ww3/large/61d72ef4gw1f1rvmu93gvj20hs0ingq5.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面旗子农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所谓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长、宽3-2厘米。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就成炒面旗。

http://ww4/large/61d72ef4gw1f1rvn634x9j20hs0bamzy.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面条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http://ww2/large/61d72ef4gw1f1rvngo9uvj20hs0aw0v4.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爆米花:主要在苏北和鲁南地区流行,安徽、河南与江苏接壤的一些地区也有存在。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之后,家家户户就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http://ww2/large/61d72ef4gw1f1rvnrzwrxj20hs0cmju0.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炒豆子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http://ww2/large/61d72ef4gw1f1rvo3i1f2j20hs0b1abv.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葱饼: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http://ww4/large/61d72ef4gw1f1rvog5oz2j20hs0c341m.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炒面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http://ww4/large/61d72ef4gw1f1rvoudrwnj20hs0ayjt4.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撑腰糕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http://ww3/large/61d72ef4gw1f1rvp5pc7jj20hs0b940h.jpg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TITLE="二月二  龙抬头,美食跟着民俗走" />芥菜饭二月二这天有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当地方言里有一句合辙押韵的俗语,意思是这天吃了芥菜饭,一年都不会得皮肤病,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芥菜里富含的维生素和叶绿素有益于皮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