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下美食
天下美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91
  • 关注人气:2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食|时间的滴漏:手冲咖啡

(2016-01-13 12:26:24)
标签:

杂谈

时间都去哪儿啦?距离春节的日子越来越近,那么,做好2016年的规划了吗?

新的一年,学会手冲咖啡吧。每天早晨,徐徐注水,静静的等待着新鲜咖啡的浓香随着水蒸汽茵滟,让滚烫的咖啡唤醒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精神抖擞的拥抱每一天吧!

http://ww2/large/61d72ef4gw1ezxr55k8rqj20hs0hs76c.jpg

手冲,是一种利用滤杯与滤纸进行咖啡萃取的方式。虽然手冲咖啡的器具比较简单,手磨、细嘴壶、分享壶、滤碗和滤纸,但是,咖啡豆的品种、研磨程度、水质与水温、注水手法、滴滤时间等因素,均会对咖啡的最终口感产生重要影响。

手冲咖啡的步骤

http://ww1/large/61d72ef4gw1ezxr68q51xj20hs0bs403.jpg

1、磨豆:手冲咖啡的研磨粗细应根据咖啡豆的烘焙程度作适当调整。一杯咖啡的用豆量在12-14g,大概20颗咖啡豆,或者按豆与水的比例在1:16到1:18之间换算。

2、温壶:将滤纸的接口处折齐压平,展开成漏斗状,平整放入滤杯,用热水从中心向四周打圈将滤纸打湿,使滤纸充分贴合滤杯,同时滤杯和公分壶温热,避免咖啡在过滤的过程中变冷,而影响咖啡的口味。(这与茶道中的温壶是一个道理哒。)

3、装粉:将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温好的滤杯中,轻拍滤杯,使豆粉表面平整,以便在后面的步骤中能均匀受水。

4、水温:手冲咖啡的水温也视咖啡的烘焙、研磨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91-95之间,烘焙越深或研磨程度越细,水温相应越低。

5、焖蒸:用手冲壶向滤杯中均匀柔和地加水,从咖啡粉中心向四周缓慢转圈,并注意水流不要冲到滤纸上且水流不要中断。水量达到粉量的2倍、淹没咖啡粉时即停止。这一步叫做蒸,大概持续20-25秒钟,这时会看到咖啡粉中形成一个类似盖子的鼓包,焖蒸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蒸的好坏影响着过滤层的形成,也直接影响着萃取的质量。

6、萃取:焖蒸时间达到后,就要进行萃取了。用手冲壶注水,从中点开始徐徐注水,然后顺着一个方向画同心圆直至外围,直至达到所需水量。注水的水流方不同也会影响萃取度,比如顺着滤杯导流槽方向萃取率低,逆着导流槽方向则萃取率高。注水时间(包括焖蒸时间)控制在在2-4分钟之内,同样,这个时长也是与烘焙度、研磨度有关的。

手冲咖啡的要点

1、虽然可以直接买咖啡粉,但最好还是买新鲜的烘焙好的咖啡豆自己研磨。一杯好喝的咖啡,前提就是要有新鲜优质的咖啡豆。咖啡豆研磨之后,要在5分钟内萃取才能更好地保留其香味。

http://ww4/large/61d72ef4gw1ezxr6k6mvtj20hs0htgow.jpg

2、其次要有品质好的研磨机,可以保证磨出的咖啡粉粗细均匀。如果磨粉不均匀,也会让出品的咖啡口感不够“纯”哦。

http://ww2/large/61d72ef4gw1ezxr6tepf7j20hs0axjtg.jpg

3、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水啦。软水手冲口感更好。还有水温在90~95℃,温度过高会使咖啡中不愉快的味道过分释放出来,而温度过低又会让咖啡有不愉快的酸味。(当然,某些品种的咖啡也会有酸味,但那可是令人愉悦的酸味,比如像是淡淡果酸味。)

4、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温杯。手冲过程中所有用到的器具都要保证温度,这样出品的咖啡口感才更温润。

5、再强调一遍:黄金水、粉的比例为1:16至1:18之间,(这里的水量包括焖蒸时的用水)。焖蒸时水、粉的比例为1:2

http://ww4/large/61d72ef4gw1ezxr72sa1pj20hs0bcdhp.jpg

再啰嗦几句经验之谈:

中度烘焙的咖啡豆(称为惰性豆类)萃取水温约为91-95度,这样的水温更能将咖啡豆的香味萃取出来;而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活泼豆类),冲泡温度可以为89度左右,这个水温已经足够萃取出咖啡豆的香味和苦味。水温过低,萃取不充分 ,品味会淡;水温过高,萃取过头,就又会异常苦。

萃取时的水流可以比焖蒸的水流稍粗一些,但也必须稳定均匀。不管是冲泡一杯还是三杯咖啡,水流只需从中心开始往外绕圈注水,然后再从外圈绕回中心,到圆心收水,冲泡就结束了。萃取过程中千万注意水流不要冲到滤纸,否则会在滤纸上形成导流槽,咖啡就会萃取不均匀,口感很涩。冲泡的咖啡量一般应该比下壶的标线多0.5,否则冲出来的咖啡量会不够。

手冲咖啡,

就像我们的人生,

只有经过精炼,

才能体味到生活真正的甘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