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背后真实的故事三(转)

标签:
教育 |
同学韩庆华:很害羞,男生面前不爱多说话
读高中的时候,我是班上的体育委员,熊音也是班干部,我们经常在一起组织活动。在我印象里,熊音就是正常的女孩子性格吧,很害羞,在男生面前不爱多说话,但是她成绩相当好,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也很在行。
同学付桂荣:很内敛,但不乏机智和幽默
我跟熊音同学,总的感觉她比较内敛,但鲜为人知的是,熊音还很幽默、机智和勇敢。
熊音是个很勤快的女孩,承担大部分家务,每次都是她到食堂买饭菜和馒头,也经常打开水。食堂师傅看着小姑娘很可爱但不爱说话,总想逗她几句,让这位漂亮的姑娘开金口。有几次,蔡师傅想“为难”熊音,让她说几句外语就让她打开水。当时我们学的是俄语,不过学得很浅显,只会几个单词,想要说成句真的很难。可是这个难题并没有难住熊音,每次蔡师傅考她,她就快速流利地说一通绕口令,语调听起来酷似老外在说外语。蔡师傅听后很高兴,很愉快地让她进去打开水。
娃娃朋友钟玉(化名):很要强,考全省第一仍不满足
熊音一直很有才华,在同学中也很初中,学习成绩自己是不用说的。她不仅很努力,而且很善于学习,尤其是有很好的记忆力,对于一些要熟记的文章、公式总会很快就记住。上世纪80年代中期,熊音被调到宜昌市一中担任老师,我也被市劳动局分到电讯厂工作,由于工作的地方很近便时常去看她,学校里有一台老师的电视机,跟着电视的远程教学内容学英语占据了她当时的生活。在第一次研究生考试中,她完美地交上了全省第一的答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马上去学校学习,而是继续留在宜昌工作了一年。在第二年武汉大学的研究生考试中,她再一次用第一名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并被顺利录取。她的生活目标一直很明确,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她参加了托福考试,在学校的选择上,她曾经有过犹豫,以她的成绩国外很多名校都可以供她选择,无奈都放弃了,因为当时的条件并不是很好,辞掉工作出国深造就面临着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学业,甚至是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的困境。“一定要考到有奖学金的学校”是她的目标,她最终选择的也是这样的一所学校。
同学廖敏克:很有才,会唱歌会跳舞还会拉手风琴
我一直觉得熊音比男孩还能干。有的人优秀吧,还就是某一方面优秀,熊音是样样都行。学习成绩苛刻都是名列前茅,这就算了,还有体育、文艺她也厉害。我经常看到熊音放学就去打排球呀、学手风琴什么的,感觉她是边玩边学,但又什么都学得好。听说,她结婚很晚,丈夫是她的大学同学。
班主任(何成秀)眼中的熊音:天资聪慧 品学兼优 小说只有少量情节虚构
我跟熊音的妈妈是同事,所以差不多是看着熊音长大的。如果让我来评价她,那可以用天资聪慧、多才多艺、品学兼优来形容。
《山楂树之恋》的小说我看了大部分,其中很多内容都是真实的。但文学创作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是有些虚构的成分。但那个文笔,让你一看就感觉是熊音的日记,是熊音的风格和水平。至于熊音的这段恋情,我当时是老师,她当然不会跟我讲。但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年岁,年少时那种微妙的感情,也是人之常情。
说起来我跟熊音还有另一段渊源。熊音高中毕业后,先是在学校当炊事员,后来又到小学当老师,我的女儿就是在她班上。熊音带学生时也很注意。我女儿原本有些内向,在她班上,学打排球、唱歌,后来样样都不错。后来我就调离了九中,熊音也出国有她的发展。于是我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