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bmiddle/61d580f5hbc6fecc599b7&690
一
法雨寺始建于明万历八年,初名海潮寺。位于白华顶左侧,相对位于白华顶南麓的前寺普济寺,亦称后寺。是普陀山第二大寺。康熙二十八年,诏令将南京明朝故宫的九龙殿拆迁至此,按原样修建了圆通殿,后又建大雄宝殿,康熙赐额“天华法雨”,因而得名法雨寺。圆通殿又称九龙殿,与元代古建筑多宝塔和明代雕刻杨柳观音碑一起被誉为普陀三宝。
第一次到法雨寺是2010年,从佛顶山步行下来,已是黄昏时分,夕阳映照下,见一片高大茂密的参天古树中,一座座古寺建筑若隐若现,甚是灵秀,一问,方知是法雨寺,一时竟似被磁力吸引着,登山下山的疲劳顿消,随着如潮的人流涌入法雨寺。
匆匆而入,匆匆而出,走马观花,印象中,法雨寺是高大雄伟的,且古意深重,法雨寺的古树参天茂密,庙宇也是雄伟壮观的。依山势而建,每座大殿前都有一层层高高的台阶,第一座大殿——天王殿,飞檐翘角歇山顶琉璃瓦,黄墙上写着遒劲的四个大字“法雨禅寺”,大殿之前,一个花园式的大院,一颗粗壮的古树,枝桠娑婆,绿意浓厚,与古朴的殿宇,石经幢,香炉融为一体,印证着寺庙的悠久。
大院正中立着一座五层的铁塔,四周围了不少人,有大人有孩童,一个个很卖力的往铁塔里扔硬币。
院子最南端,一面九龙壁照墙与天王殿遥遥对望,九条神龙或腾飞或潜行,或昂首或回头,姿态各异、鲜活生动,给这个院子添了一种威严,慑人的气氛。
http://s6/bmiddle/61d580f5hbc6ff128ef15&690
http://s4/bmiddle/61d580f5hbc700c38adc3&690
二
再次来法雨寺,是2012年,龙年的正月初四,专程而来,这里,依然人头攒动,这次细瞻法雨寺,印象最深的还是寺庙建筑的气势雄伟壮观与文化的独特深厚。
法雨寺依山势而建,先进院落,层层升高,依次为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殿殿独特,气势不凡。
九龙殿,又名圆通殿,是法雨寺的主殿。殿高22米,重檐琉璃瓦,金碧辉煌。
大殿之内,顶端穹窿为拱圆形藻井,一条巨龙盘顶,周围,又有八条龙缠绕八根重柱,仰首飞舞,正中,悬一盏琉璃珠灯,宛如明珠,栩栩如生地构成了一幅九龙戏珠图。
大殿主供观世音菩萨,两侧分列十八罗汉,九龙殿试我国现存寺院中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
九龙殿之前是玉佛殿,供养着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玉佛一尊。玉佛殿重檐歇山顶,有一种说不出的灵巧精致,与东西两侧的钟、鼓二楼,虬蚓的古柏、苍松构成了一种古朴而寺意的灵秀之境。
方丈院是法雨寺最后的一进院落,也是所处位置最高的建筑,二层檐山顶楼房。分五个院子,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师纪念堂位于正中的院落。印光法师是律宗第十三代宗师,弘法著有《印光法师文钞》四卷,对中国佛教发展贡献颇大,是四海僧众敬仰的佛教大师。
http://s1/bmiddle/61d580f5hbc700fd1b600&690
http://s3/bmiddle/61d580f5h793e6841d582&690
三
法雨寺匾联也颇有深蕴,耐人寻味。
正山门外,一幅匾额:“天华法雨”字体清秀俊逸,书香是沙门一音书,即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曾于1924年与叶圣陶一起朝普陀山,在法雨寺参偈印光法师,侍师七日,探讨佛法。一生最推崇印光大师,效法印光法师不收徒弟,不丢寺刹的作风,惟以写字与人结缘,弘法。
九龙宝殿匾额为书画大师程十发题,还有一额:“勇猛丈夫”,为苏州天鹤居士题。称观音为勇猛丈夫,始自《华严经》,观音原为“丈夫”之身,中国的观音菩萨则以妇女形象居多。
“指万有而归一性;唱四德以显三伊。”
此联意指众生在表象上虽然千差万别,但在佛性上却无二致;如来具有四道,但众生却只能通过佛的化身形象而感受到。
“五蕴皆空,即众生而观自在;六度齐修,惟菩萨亲见如来。”
“寂灭现前,证真圆通,随类逐形常救苦;阴入皆空,得大自在,随即说法利群生。”
“法法圆通,具大慈悲,拔苦与乐同庶类;头头合道,住深般若,行山愿海现普门。”
“说大悲行门,会法界有性,彻悟圆通妙性;作苦海慈航,促普天含识,远离恐怖厄难。”
“有感即应,如二月丽天,影现众水;天机不
,犹万卉繁荣,化育长春。”
以上几幅颂扬观世音菩萨功德境界和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超群品格和无边法力,同时,也给我们许多拨云见日的启示和开悟,发人深思。
同样,悬挂于大雄宝殿内的几幅对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圆悟藏性,道通天地有形外;慈起无缘,恩遍尘沙含识中。”
“正剑即挥,邪山弄倒;法云初萌,火空随凉。”
“华严顿演圆宗,显如来成如成终要道;观经广陈胜境,示众生心作心是妙门。”
“如来悲愿无量,欲度尽众生,同出三界六道苦;经教微妙难思,能齐资含识,感得四知五蕴空。”佛学博大精深,
幽玄绝妙,难思难解,不过,一旦体悟得了其奥妙奥义,那真是拨云见日,别开洞天,正如法雨寺内坛的一幅对联所云:“心融妙理虚空小,道契真如法界宽。”
一旦达到这种境界,那更是:“千机并育,圆满功德登佛地;万类等益,广种福田利人天。”
http://s16/middle/61d580f5hbc7015650cb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