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费
成
丁小龙 母智德
近些年来,在国内外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制作规整、造型精美、釉色各异、款识多样的“柴窑”瓷器。对于这类“柴窑”瓷器,我们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它们的主要特征与文献的记载大相径庭。几年前,我们就听说这些仿品出自河南禹州的神垕镇,也知道国内外一些柴窑收藏、研究者曾亲赴神垕镇进行考察,但都是无果而终。为了探明就里,让那些对这类“柴窑”瓷器深信不疑、花重金购买、当宝贝珍藏的藏友们,明白真相、不再上当受骗,中央电视台《收藏故事》的制片人、总导演费成先生邀约该栏目的另一位制片丁小龙先生以及母智德先生,前往河南禹州市和神垕镇进行实地探访。
在禹州,我们一无所获;于是赶往此行的主要目的地——神垕镇。精诚所致、苍天明义,在“线人”的指引下,终于如愿以偿。
我们行进在幽深、狭窄、依山而上的街巷里,只见巷道两边高高的院墙大多用烧造瓷器废弃的匣钵码砌而成,既古朴典雅,又宏伟壮观。情不自禁地对当地窑工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品格油然而生敬意;别致的民舍、山坡上林立的烟囱,更激起了我们“曙光在前”的一丝喜悦。
图-1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4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5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刚接近目的地的大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凶神恶煞”的犬吠声。旋即,从院子里走出一位三十开外的小伙子。我们自报家门、说明来意:“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听说你们生产柴窑瓷器,北京的柴窑瓷器很好卖,想在你这里订购一些货。”小伙子把我们带进客厅,我们三个人都没有入座,因为在到达客厅门口时,就看见靠墙的一个架子和两个柜子上放了一些“柴窑”瓷器。我们立即把谈话引入正题,此时小伙子的夫人也来到了客厅。我们半开玩笑地问:“你们俩谁是老板?”小两口含情脉脉地互相推诿,于是我们说:“你们俩都是老板。”我们明显地感到,两位老板对我们没有戒备之心,而是热情、友好地同我们交谈。在交谈中我们得知,当地有四家作坊仿烧“柴窑”瓷器,他们就是其中的一家,窑厂就在附近。仿烧柴窑瓷器是采用模具灌浆成型,模具是订购的;我们佯装不懂,向他们请教:“成型后的器物马上脱模,胎泥那么软,胎体又那么薄,站不住,不是就塌下去了吗?”他们说:“不会,我们有办法。”而且告诉我们每一窑可烧四十件,六天出一窑,货好“走”的时候,几个窑同时烧;出窑以后的瓷器要运回家里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订货的人很多,主要是外地人,北京的特别多。我们饶有兴趣地观赏了摆在客厅柜子上的“柴窑”瓷器,并不时对两位老板的技艺给予夸赞,他们很是惬意。于是,我们乘势探寻:“你们家里有没有刚出窑的‘柴窑’瓷器?”小两口爽快地答道:“有哇!”我们心中窃喜,于是要求说:“可不可以让我们看看?”“可以!我们带你们去。”小两口毫不迟疑地答道。
图-6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7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8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9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两位忠厚、率直的老板带我们来到紧邻客厅的一个小院。一进小院的门,不由得眼前一亮、喜出望外:一排排新出窑的“柴窑”瓷器,摆在院坝的地板上,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他们介绍说,这一批货都是40公分左右的大器,是北京人订做的。
图-10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1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2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3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4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小院的院坝里还摆了一张小桌,桌上的方形塑料筐里放着几十张电脑打印的古诗句和各种图案的纸片。
图-15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6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7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18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小院的最里面还有一间小屋,我们小心翼翼地迈过放在地上的“柴窑”瓷器,走进小屋。又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这间小屋,是为“柴窑”瓷器“梳妆打扮”、提高“卖相”的加工场所——雕刻图案纹饰、粘贴“美玉宝石”、为雕刻成的白色图案文字和器物上的白色开片纹浸染颜色。费导问:“听别人说,柴窑瓷器雕刻很困难,胎体太薄,稍不注意就把器物刻破了。”女老板说:“熟练了很容易,不会刻破的;不信,我给你们刻一件看看。”真是求之不得啊!说话间,女老板拿起一件翠绿釉瓜棱双耳瓶刻了起来(纹饰先前已用复写纸拓在瓷器上),工具简单、手法熟练、运用自如、速度很快。
图-19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0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1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2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3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4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5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观赏完女老板的刻瓷表演,我们又回到客厅。到客厅后,我们有意选了一件在雕刻的纹饰、诗句上涂了金色,并粘贴有红绿“宝石”的黄釉八棱贯耳瓶向两位老板请教。他们说,雕刻其实就是把釉层刻掉,刚才你们看到了,所有刻好的纹饰、文字都露出了瓷胎的白色,不好看,可以染成各种颜色。女老板接着介绍说:“雕刻的纹饰上描金以后,颜色显得太新,没有陈旧感,还要放到水里加颜料煮一下,金的颜色就变旧了。你们看,这个瓶子就是用颜料水煮过的,金色就显得比较旧。”丁小龙先生问:“这上面粘的‘宝石’是什么材质的?”女老板回应道:“是真正的马来玉。”母智德友善地说:“老板啊,你就不要考我们了。我就实话实说吧,即使是马来玉,你们也舍不得粘在这些瓷器上,这是合成树脂做的人造宝石。”女老板笑弯了腰,并坦诚道:“你说对了,看来你也懂。”
图-26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27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女老板又从卧室里拿出一件瓷盘给我们看,她说瓷盘里的纹饰是她以前练手艺时刻的。我们评论说:“仕女图刻得好,很有宋代的风韵;瓷盘是你们本地仿烧的宋代钧瓷,但是烧得不成功。”
图-28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的这番评论,让女老板兴奋不已;男老板闻听此言,马上对他夫人说:“你去把那个罐子拿出来请他们看看。”我们意识到,两位老板对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信任感。当女老板把罐子拿出来、递给我们后,我们也真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是神垕镇窑口烧制的黑釉双系罐。”男老板追问道:“是什么年代的?”我们答:“可能是宋代的产品。”听了这句话男老板兴致更高,又问:“值多少钱?”我们说:“要看卖给谁,如果搞收藏的人买,可能给一两百元。”男老板问:“如果拍卖,能买多少钱?”我们答:“很难说,最多买一两万吧。”男老板更高兴了,忙对夫人说:“这么值钱!你把它拿进去藏好了。”
图-29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真心相待、毫无芥蒂地交流,增进了双方的信任。费导又向他们请教:“这些‘柴窑’瓷器的开片纹都是白色的,与我们见到的好像不同,这是为什么?”两位老板异口同声地说:“这很简单,染一下就变色了。”费导问:“需要多长时间?”男老板说:“快得很,一两分钟;你们选一件,我马上给你们染。”费导在客厅的柜子上选了一件釉色极美的霁蓝釉双耳扁瓶交给男老板,男老板拿着扁瓶就往小院走,费导紧跟,我和丁先生随后。刚进小院,就见费导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间小屋的门口对我和丁先生说:“你们快来看,小伙子保密,身子伏在装染料的瓷缸上,不让我看!”我们赶到小屋门口,只见男老板两只手伸在缸里,胸部伏在缸口上,头侧向一边憨厚而又略显腼腆地笑着,那模样可爱极了!不到一分钟,小伙子拿着瓷瓶快步走出小院,去到客厅一侧的工棚门前,把瓷瓶浸到一盆清水里,晃动几下,然后取出。先前瓷瓶表面和男老板手上清晰可见的黑色汁液不见了,用一块脏兮兮的破毛巾把瓷瓶上的水擦干后,将瓷瓶交给费导。我们发现,霁蓝釉瓷瓶上白色的开片纹变黑了,较之先前更不容易看清楚见。于是,我们又选了一件天蓝釉瓜棱双耳小瓶,请男老板再浸染一下,他毫不推辞,马上行动;又是一两分钟的功夫,染色完成。原来白色的开片纹全部变成了黑色,在天蓝釉的衬托下,片纹清晰可见。我们还问男老板,那黑色的汁液是用什么原料制作的?他说,是用当地一种树枝熬制的。是真是假?不必细究。但是基本可以肯定,这种黑色的汁液没有腐蚀性,也不污染人的皮肤。如果用户没有特别要求,器物上雕刻的露胎的白色纹饰图案、文字诗句都用这种汁液上色。
图-30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1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2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3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4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5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6(底款为“柴世宗”)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7
图-38(“柴”字款)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9 费成先生在宾馆观赏两件开片纹染色后的仿柴窑瓷器: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40 母智德在宾馆观赏两件开片纹染色后的仿柴窑瓷器: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趁两位小老板心情舒畅、谈性正浓,我们又探究了两个问题。我们说,以前我们见过的柴窑瓷器,很多都用各种彩料绘了画,你们怎么没有?他们说,以前也生产,但已经过时了。现在来订货的,都要这种刻瓷的,还要粘贴“宝石”。可能这种显得更高档一些、卖的价钱肯定也高;当然对我们也有利,出货的价钱比那种彩绘的要贵一点。我们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是,“柴窑”瓷器的底款是怎样做上去的?小两口的解释是:那些底款在模具里就雕好了,只是我们在上釉时,用不同颜色的釉描一下。模具底款的线纹一般刻得很浅,你们注意到没有?如果底部的釉上厚了,烧出来以后,釉就把底款遮住了,不仔细看就好像没有底款(这一点,我们在研究中早已了然于心)。现在仿制“柴窑”,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我们考察的这一家,所见到的总共只有三个人,另外一个小女孩,很像是男老板的妹妹)不可能专门雇一位写好字的写工,那样会增加生产的成本。所以,底款都在模具里预制好了的。
我们本想要求再到窑厂看看,又觉得有得寸进尺之嫌,而且大有露出“马脚”之虞,只得遗憾地作罢。临别时,我们决定把两件染色的瓷瓶买下,男老板马上到卧室取出一卷卫生纸,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把两件瓷瓶裹缠好。我们反复问他两件瓷瓶多少钱,他始终默不作声,最后颇不好意思地说:“给一百块吧。”说完,又在柜子的抽屉里取出六个仿汝窑酒杯,而且像包裹瓷瓶那样把六个瓷杯用卫生纸裹缠好,坚持要送给我们。
我们多次要求给男老板拍照,他既不拒绝,更不嗔怒,只是一旦发现我们的镜头对准他,就急忙转过身去,憨厚、朴实而又腼腆地笑着——像出嫁的大姑娘、又像稚气未脱的孩童,实在是可爱而又可敬!
我们依依不舍地同两位老板告了别,登上返回禹州的中巴。在路过神垕镇的石牌坊时,我们请求司机停车一两分钟,在这个值得怀念的地方留下一张影像。
图-41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的这篇《考察记》,两位老板也许有可能读到。但我们相信,两位老板绝不会生气、或者怪罪我们。因为在我们接触、交谈的过程中,他们始终说他们烧制的是柴窑仿品。至于那些“文物”贩子把它们拿到市场上坑蒙哄骗,坚称是出土的“柴窑”真品,对于两位老板来说,是没有任何责任的。在这里,我们要用临别时祝福他们的两句话,再次表达我们对两位可敬、可爱的年轻老板的感激之情:“你们是诚实的人、你们是好人;祝你们生意兴隆,发财、发大财!”
别了,神垕镇!
图-42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43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附一 以下是费成先生曾经探访柴窑仿制时拍下的照片。
仿柴窑碗的模具: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仿柴窑瓶、碗的模具: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仿柴窑模具的装配: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制作仿品的灌浆原料缸: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灌浆成型的模具: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脱模后已经成形的仿柴窑瓶、碗的坯胎: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装入窑炉待烧的仿柴窑器: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放在窑门上的支烧钉和垫饼: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烧成出窑后的仿柴窑碗、盘: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下图,货架中间一排靠右的天青色瓷瓶是仿柴窑器,其余均为仿钧窑器: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附二
以下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均录自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教授总主编的《郑州柴窑》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一版一印)。
2000年,登封根据东大街出土的瓷片,用铁元素为着色剂,用煤窑高温仿烧的豆绿瓷器,胎厚2.5毫米: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03年以后烧制的仿柴窑瓷,低温烧成,胎厚1.5毫米,但没磬声,以后传至洛阳,底款根据购者需要书、刻“大周”、“显德年制”、“柴”、“柴皇”、“柴窑”等: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09年以后,仿柴窑者根据发掘实物照片,专烧天青色,仍是低温烧成,胎厚1.5毫米-2.5毫米,采用涮荡釉成形: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 [转载]禹州神垕镇考察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