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朝女子的发髻

(2009-08-30 23:07:59)
标签:

发式

发髻

假髻

六朝

假发

南京地区

分类: 六朝风彩

 

六朝女子的发髻六朝女子的发髻

 

    从南京地区出土六朝时期的陪葬俑看,东晋、南朝大墓中,都有男、女陶俑陪葬。特别是女俑的发式夸张的变化,成为六朝陶俑中的一个亮点,让今人看到了历代妇女对发式美的追求。

    古代女子非常重视头发的修饰。《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女十五而笄,或以丝带、五色娟束髻,可见古代女子十五岁已开始盘理头发。随时代的变迁,女子发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从简单的梳理到复杂的修饰,反映了女子爱美的共性,借用发式传达自己的意趣、韵致和心情。正如《战国策》中提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同时受当时社会风俗、流行文化的影响,发式更是形形色色。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雕玉青年贵族女子头像上可看到,头上已使双笄,两鬓垂发卷曲如蝎子尾,垂发至肩。满城汉墓出土女子造型的长信宫灯,发髻已向后倾,延伸成马鞍翘式。古代发式还有许多优美名称,倭堕髻、十子髻、灵蛇髻、飞天髻、朝天髻、凤髻、雨髻、双髻、螺髻,还有含露、流云、堆乌、依霞等等,从发式名称中就已感受美发的魅力。

    为了使发式更富于变化,假发的使用脱颖而出。最早使用假发记载见于《周礼》,据传鲁哀公外出见到一个美发如云的女子,派人剪了秀发,给王后吕姜做假发,当时称作“副”。汉代时假发主要是王公贵族使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辛追夫人入墓时就戴着假发。

    六朝是使用假发最普及的时期,民间非常盛行。《晋书五行志》记载,当时妇人结发,以集束成环,名曰撷子式,“始自宫中,天下化之”。由于用发量多,已出现假发代之。南朝《宋书五行志》中记载了更加奇特的发式叫飞天式。结发者三分发抽出其鬟向上,两鬓余发下垂自耳。发式“始自东府,流被民庶”。这种发式可能受当时佛教画像飞天形象启发,其髻式翩翩欲飞,十分高大,已到了高不能自立的程度。为了固定住发髻,从东晋太元年间始,在发中固定发式的专用木架应用而生,这种专用木架也称“假髻木笼”,假发要先于木笼上装饰好,才能使用。《北齐书幼主记》中描述,“妇人皆剪剔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始自宫内,被之四远。”可见当时从宫中传出的发式,盛行南北方,连边远地区都受此风影响。

    六朝女俑高高的发髻,正是假发使用的典列。发髻高大,可以看出发式已使用了“假髻木笼”。这种高大发髻的使用,不但增加了发形的装饰美,也因发髻高大而相对调节了人体高度,使整体美更加完善。

    从出土资料看,南京地区出土陶俑均为世家大族墓主人的待从奴仆,女佣的发式都是流行发式,高大假发的使用已非常普及。她们的头饰、服饰反映了当时社会风尚,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原创,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