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扫中国现在“诗坛”,谁在装“大师”?

(2009-11-14 13:53:01)
标签:

诗坛

尸坛

装师犯

装尸犯

           盘扫中国现在“诗坛”,谁在装“大师”?    

 

              盘扫中国现在“诗坛”,谁在装“大师”?

     如今的社会是形形色色“大师”横行的年代。大笔一挥,“指点江山”的有之,手舞足蹈,“指手画脚”的有之,鱼眼翻白,“指鹿为马”的有之。更有甚者,假借各种名义、各种形式,横行霸道,招摇撞骗,唯恐天下不乱。仅就中国现在的“诗坛”(有人蔑称为“湿坛”或“尸坛”)来说,“大师”何其多也!倘若,“大师”们真有真才实学,真有美丽、美好的心灵,不遗余力地推动、促进中国诗歌的发展,值得肯定和鼓励。但偏偏却是,不少“大师”们,才学是匮乏的,心灵是阴暗的,人格是猥琐的,诗歌是丑陋的,硬是摆出一副“大师”的面孔,对阿谀奉承者如视珍宝,对真诚批评者如视匪患——

悲呼?幸呼?“大师”横行的年代!

    现在就让我们盘扫一下中国现在的“诗坛”,看看哪些“诗人”伸长脖子,双脚离地,爬上象牙塔,在充“神仙”,装“大师”(或大尸?)。

    伊沙:顽固不化的“江湖派”

    放眼中国近几年的“诗坛”,恐怕没有谁像伊沙这样饱受批评,备受争议了。自从以一首《车过黄河》掀开中国“诗坛”反崇高,反高尚的大幕以来,伊沙似乎已成立众矢之的。批评的有之,谩骂的有之,“讨伊”风愈演愈烈,许多人都想“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伊沙依然是我行我素,“辛勤耕作”,每月批量“生产”一些文字,然后,以各种方式“兜售”出去,仿佛是有蒙娜丽莎一般迷人微笑的江湖郎中,在向来来往往的路人吆喝祖传的“狗皮膏药”。因此,有人怒称其“诗”为“垃圾”。对于“伊沙”的诗歌,是不是“垃圾”,我不能够做出评判,如果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批评的话,他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写过一首正儿八经的诗,也不愿意正儿八经地写。公正地说,伊沙,是有一定的文字才华的,只是,他一直在浪费、压制自己的“才华”。他的那些所谓的“诗歌”,都不是诗,更不是文学作品,既不能教化于人,也不能带来精神愉悦。

    安琪:“围城圈地”的“装裱匠”

    有人说,安琪很会拉拢人,想方设法地要在“诗坛”这贫瘠的“名利圈”中扮演“大师”的角色。安琪,流浪北京以后,提出“中间代”口号,招呼、拉拢一批六十年代出生的“诗人”,谈经论道,拉起大旗,刻意讨好一些学院里的腐朽“教授”,撒出“中间代”的旗血,借以写进当代“诗歌史”(或“尸歌史”?)。对此,我只能说,她更像一个较为出色的“装裱匠”,将她的每一首“诗”都刻意装上“框架”,挂在书房、餐厅、卧室,时时自我欣赏。我想,安琪一定是喜欢照镜子的,只是可能并无“自恋”倾向。纵观她现在的“诗作”已经远不如前,似乎已是江郎才尽了。想想也是无奈,一个整日厮混于各种“名利场所”,整日忙于“灯红酒绿”的人,也并无多少“诗心”了,也不会写出什么“诗歌”来。

     杨克:“双眼翻天”的盲行者

    看杨克新浪博客的头像,两只眼睛朝天上翻,嘴角微微翘起,似乎在向天上的“神明”们微笑致意,或想象那灿烂辉煌的地方,将来自己一定会去“拜访”吧。杨克,举手投足,多少有些“学者风范”,然而,阅读其“诗作”,却丝毫无“学者气质”,却像一个黑夜里提着灯笼的“盲行者”,走哪是哪,写哪算哪,没有系统的逻辑性可言。在“诗歌”中“盲行”也就算了,毕竟,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不过百年,还在探索之中。倘若在生活中“盲行”,那一定会撞的头破血流,辨不清东西南北的。真诚地建议杨克,走路时一定得双眼平视前方,得注意脚下石头。

    黄礼孩:书房里的“昆虫家”

    听说,黄礼孩是喜欢读书的,尤其喜欢读小动物方面的书籍。我估计,这多半是谣传。但,或许又是真的。因为,在黄礼孩一些“诗歌”当中,都有对“小动物”的偏爱。热爱“小动物”是否说明一个“诗人”有爱心呢?那倒是未必了。当然,热爱小动物的人,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兽心”,这点我是绝对相信的。应该说,黄礼孩的诗,有一些写得还是比较精致的,只是却常常有“故意作诗”的痕迹,这是他的水平没到家的缘故。还听说,黄礼孩,脾气和架子是大的,对读者真诚的问题,从来就不屑一顾,不屑一听。这就不好了,一个不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其诗歌也不会写得好到哪里去。

   对黄礼孩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走出书房,去拥抱自然,亲近自然,走出个人狭隘的小圈子。研究“小动物”,只有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才能做好。

   翟永明:鸡尾酒腌制的“石头塔”

   翟永明的“诗歌”多是晦涩、阴郁的。在她的“诗歌”中,我们从来就读不到美丽与美好。读她的诗,一个本来充满阳光的人,会突然被一大片阴云击倒,并且惊厥和抽搐。可是偏偏有人愿意吹捧拍马。比如德国某“汉学家”就说,翟永明是中国最好的女诗人。我想,这位德国人,肯定是不懂中国诗歌的。可悲的是,他不但不懂,却又被别有用心的中国人利用。据说,翟永明喜欢喝鸡尾酒,而且还会调制。因此,我觉得,她的诗就像鸡尾酒腌制的一座小“石头塔”,风格怪诞,充满怪味,且不属于任何国度。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国家举办的所谓的“诗歌节”。

    赵丽华:吐沫漫天的“梨花雨”

    自从几首“口水诗”被曝光以来,赵丽华饱受网友批评、谩骂。有网友戏称她的“诗歌”为“梨花体”,将其贬得一钱不值。按理,如果自己的文字被别人批评了,首先应该反躬自省才是,可是这位“大牌”诗人却偏偏是言之有理,不但不承认自己没有写好,反而百般狡辩。更可笑的是,这位“诗人”俨然以“梨花体”创始人自居了,处处摆出“大师”的架子。因此,有网友说,她不但没有任何诗歌才华,相反却有“撒娇装嗲”的本领。在其饱受批评之际,又有伊沙专门从高高的“象牙塔”尖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翔”下来为其辩护。可见,“诗人”是多么的“团结”,又是多么的讲“哥们义气”啊!

    金铃子:自我欣赏的“爬山虎”

     重庆“诗人”金铃子说自己的诗歌是“OK”的。她的“诗”真如她自说的那么“OK”吗?我着实花了几天的时间研究了她的上百首“诗作”,居然发现,她的“诗”大部分是“半天书写作”,除了自恋,除了呓语之外,毫无思想和艺术性可言。尤其是,她自诩的“得意之作”《当太阳普照》,读了几遍,居然没有看懂。然而,她却说,诗歌应该接近上帝。这我就更疑惑了,诗歌不接近普通大众,非要去向某位神明“献媚”吗?虽然,金铃子获得了一些所谓的“诗歌奖”,可明白人都知道,那该含有多少水分呢。可笑的是,金铃子面对同学提问诗歌有什么用时,居然支支吾吾,几乎答不上来。

    金铃子的“诗”一点都不OK。

   水晶花:小情绪泡制的酸咸菜

   把四川达州“诗人”水晶花与前几位“诗人”相提并论,似乎有些“抬举”了。可是,我曾一度深陷这位“诗人”酿制的“小情绪”当中。最初的时候,我比较“迷恋”她“诗歌”的语言和表露的那种自哀自怨的“小情绪”。然细细思考、品味下来,却发觉,她的“诗歌”毫无欣赏价值,没有积极健康的思想,也不能给人带来丝毫的美感。尤其是,她也和许多“诗人”一样,似乎江郎才尽,近期的许多“诗作”还没有早期写得好。估计,是因为架子和脾性大了吧!虽然水晶花目前的“名气”远不如前几位“诗人”,但她的架子却也丝毫不小,不能接受任何批评意见。但偏偏这样一位比较“自闭”的“诗人”,也有人刻意吹捧,且极为肉麻,俨然把她抬上“诗坛”“女皇”的宝座了。

   我想,对于诗歌来说,装装大师,倒也无可厚非,也不影响什么,毕竟装什么“师”,都是个人自由和权力。但,千万不要装“僵尸”,这可是危险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僵尸”最终的归宿就是——

   火葬场。

    陈静

  2009.11.14

 

  盘扫中国现在“诗坛”,谁在装“大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