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般若谷出来,视野豁然开朗。佛心广场上的千年银杏正酝酿着秋色,巨大的 “佛” 字石刻前,几位香客正低头合十。有趣的是广场地面的青石板,每一块都刻着不同字体的 “心” 字,有人踩着 “诚心”,有人踏着 “静心”,走到尽头时,才发现自己早已在字里行间行了一场礼。
5000多平方米的佛心广场,这一景点由峭壁上镌凿出放大了的弘一大师手迹“佛”字,与岩壁下平地上巨大的“心”字组成。大红的“佛”字高20米,蔚为壮观,顶天立地。新建的佛心广场与古老的浙东名刹十分协调,也为游客所喜爱,每每在“佛字崖”前拍摄留影。
广场中间巧妙地点缀着一些景物,一块大照壁上是著名书法家朱关田书写的孟浩然《石城题咏》:“石壁开金相,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松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争气色,余照发光辉。讲席邀谈衲,禅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紧靠大照壁为一座直径10米的莲花池,池中瓣瓣金色莲花都用汉白玉雕成,在莲蓬里喷涌着流转不息的泉水,意蕴新昌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放生池位于大佛寺外山门内,一进山门,便能看到大小两口清澈的水池 。大池 11500 平方米,蓄水
28950 立方米;小池 2800 平方米,蓄水 8400 立方米,两池中间贯穿着一条长堤
。池岸古树婆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放生池南面岩壁 “南无阿弥陀佛”
为弘一法师手迹,字体飘逸洒脱,蕴含着深厚的禅意;“放生池” 三字为钱思廉所书,笔力雄健,刚劲有力 ,为放生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大佛寺作为佛教天台宗的重要道场,在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自东晋高僧昙光创建隐岳寺以来,这里便成为了佛教传播的重要据点,吸引了无数高僧大德前来修行弘法
。东晋时期,高僧支遁在此与当地文人雅士谈经论道,传播佛教思想,其独特的见解和高深的智慧,让佛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生根发芽
。
隋代,智者大师与大佛寺的缘分更是为其佛教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佛教教义的研究与传播 。陈太建七年,38
岁的智者大师来到剡县石城寺(今大佛寺),在这里,他顶礼膜拜石弥勒大佛,并在大佛前发下宏愿:要根据实际、结合佛理本义,系统阐述佛教理论,创立中国化的佛教
。这一宏愿成为了他创立天台宗的初发之愿,也为大佛寺与天台宗的紧密联系奠定了基础 。
此后,智者大师在天台山修道弘法 10 年,被尊为天台大师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智者大师率领灌顶法师等弟子再次来到石城山,参拜弥勒大佛
。开皇十七年,智者大师应杨广之邀抱病下山,行至石城寺时,因病重难以继续前行,最终在此卧病数月后端坐神迁行化
。根据他的遗愿,法体移至天台山佛陇 。大佛寺为纪念智者大师,在放生池东北坡青龙岗上建智者大师法塔
。智者大师在大佛寺的种种事迹,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教事业的执着追求,也使得大佛寺在佛教界的地位更加崇高
。
大佛寺的清幽环境与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动人传说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大佛寺也成为了诗人们抒发情感、寄托情怀的胜地
。孟浩然曾游历大佛寺,并留下了《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一诗 :“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 。”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大佛寺的宏伟壮观与古朴清幽,将石弥勒佛像的庄严、竹柏环绕的禅庭以及夕阳余晖下的楼台景色一一展现,让后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大佛寺当年的风貌
。
新昌大佛寺凭借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成为了众多影视剧钟爱的取景地
。在这里,无数经典影视作品诞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武侠巨制《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都曾在此取景
。当镜头扫过古寺的飞檐斗拱、青石板路,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武侠世界
。郭靖、黄蓉等英雄豪杰的身影在大佛寺的山林间穿梭,大佛的庄严与寺庙的宁静,为武侠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厚重 。
近年来,随着古装剧的火爆,大佛寺更是成为了热门取景地 。《周生如故》《莲花楼》《雪中悍刀行》等剧纷纷在此拍摄
。在《周生如故》中,大佛寺的红墙黛瓦、古木参天,完美地还原了古代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莲花楼》里,主角们在大佛寺的亭台楼阁间探寻真相,大佛寺的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映衬,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雪中悍刀行》中,大佛寺的雄伟壮观与江湖的豪迈不羁相得益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武侠江湖 。这些影视剧的拍摄,不仅让大佛寺的美景展现在了更多观众面前,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座古寺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是为了参观大佛寺的美景,更是为了追寻影视剧中的足迹,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
最后一站是大雄宝殿后的石窟。还没走到洞口,就被一股沉静的气息笼罩。绕过盘旋的石阶,一尊高达
16 米的弥勒佛像突然撞入眼帘——那是开凿在整面崖壁里的江南第一大佛,螺发如星,垂目似笑,双手交叠在腹前,仿佛把千年时光都托在了掌心。
被誉为 “江南第一大佛” 的石弥勒佛石像,无疑是大佛寺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它通高 16.3
米,其中座高 2 米,身高 13.74 米,头部高 4.8 米,耳长 2.8 米,鼻长 1.48 米,两膝相距 10.6 米
,掌心可容纳十余人。佛像面容秀骨清相,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雕刻精细,线条飘逸流畅,气度娴雅。其身着袈裟,中胸袒露,衣着褶皱自然流畅,给人一种超脱、庄严之感。最震撼的是佛像的眼睛,明明是石头雕琢,却似有流光转动。听守窟的老人说,这尊佛像历经十代工匠才完工,洞窟顶部的排水系统至今仍在默默工作,千年来从未让雨水打湿过佛身。仰头望去,石缝里钻出的野草从佛像肩头垂落,绿得发亮,倒像是佛特意留的一缕青丝。
这尊宏伟的佛像,凝聚了僧护、僧佑等三代僧人接力开凿的心血与执着。南齐永明四年,僧护见仙髻岩的崖壁上佛光乍现,深受感召,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弥勒佛大像
。此后他四处募捐化缘,精心筹备,十年后工程正式启动
。然而,仅一年时间,僧护便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嘱咐徒弟僧俶:“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办成,再生当就吾志。”
僧淑接过师父的衣钵继续开凿,却因财力匮乏等原因未能完成 。直到梁天监六年,梁建安王萧伟派遣当时著名的高僧僧佑主持工程
。僧佑不仅是一代高僧,更是一流的建筑和造像大师,在他的精心设计与指挥下,历经多年艰苦努力,大佛终于在天监十五年大功告成 。这座跨越
30
年,由三代人共同完成的佛像,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
大佛寺的摩崖石刻,是大雄宝殿后的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面刻有“面壁”两字,出自米芾的手笔。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鉴定家和收藏家,被誉为“米颠”,他的作品被视为珍宝。除了“面壁”,石壁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后面写着“道光庚子年,徐鸿占敬书,吕乔槐勒石”。这句话不仅记录了石刻的年代,还提到了吕乔槐的名字,他曾经是本地的一个望族。
站在大佛寺的最高处,俯瞰红墙黑瓦隐现于苍翠山峦,耳畔是瀑布流水与梵音交织。秋日枫红菊黄,春日古树新芽,四季皆成画卷。1600年来,它静卧石城山谷,不张扬却自显庄严。若你向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妨来新昌大佛寺——这里没有喧嚣,只有一尊笑看众生的巨佛,和一段等你亲历的千年传奇。
【绍兴·新昌】石窟里坐着的时光
从般若谷出来,视野豁然开朗。佛心广场上的千年银杏正酝酿着秋色,巨大的 “佛” 字石刻前,几位香客正低头合十。有趣的是广场地面的青石板,每一块都刻着不同字体的 “心” 字,有人踩着 “诚心”,有人踏着 “静心”,走到尽头时,才发现自己早已在字里行间行了一场礼。
5000多平方米的佛心广场,这一景点由峭壁上镌凿出放大了的弘一大师手迹“佛”字,与岩壁下平地上巨大的“心”字组成。大红的“佛”字高20米,蔚为壮观,顶天立地。新建的佛心广场与古老的浙东名刹十分协调,也为游客所喜爱,每每在“佛字崖”前拍摄留影。
广场中间巧妙地点缀着一些景物,一块大照壁上是著名书法家朱关田书写的孟浩然《石城题咏》:“石壁开金相,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松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争气色,余照发光辉。讲席邀谈衲,禅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紧靠大照壁为一座直径10米的莲花池,池中瓣瓣金色莲花都用汉白玉雕成,在莲蓬里喷涌着流转不息的泉水,意蕴新昌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放生池位于大佛寺外山门内,一进山门,便能看到大小两口清澈的水池 。大池 11500 平方米,蓄水 28950 立方米;小池 2800 平方米,蓄水 8400 立方米,两池中间贯穿着一条长堤 。池岸古树婆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放生池南面岩壁 “南无阿弥陀佛” 为弘一法师手迹,字体飘逸洒脱,蕴含着深厚的禅意;“放生池” 三字为钱思廉所书,笔力雄健,刚劲有力 ,为放生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大佛寺作为佛教天台宗的重要道场,在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自东晋高僧昙光创建隐岳寺以来,这里便成为了佛教传播的重要据点,吸引了无数高僧大德前来修行弘法 。东晋时期,高僧支遁在此与当地文人雅士谈经论道,传播佛教思想,其独特的见解和高深的智慧,让佛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生根发芽 。
隋代,智者大师与大佛寺的缘分更是为其佛教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佛教教义的研究与传播 。陈太建七年,38 岁的智者大师来到剡县石城寺(今大佛寺),在这里,他顶礼膜拜石弥勒大佛,并在大佛前发下宏愿:要根据实际、结合佛理本义,系统阐述佛教理论,创立中国化的佛教 。这一宏愿成为了他创立天台宗的初发之愿,也为大佛寺与天台宗的紧密联系奠定了基础 。
此后,智者大师在天台山修道弘法 10 年,被尊为天台大师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智者大师率领灌顶法师等弟子再次来到石城山,参拜弥勒大佛 。开皇十七年,智者大师应杨广之邀抱病下山,行至石城寺时,因病重难以继续前行,最终在此卧病数月后端坐神迁行化 。根据他的遗愿,法体移至天台山佛陇 。大佛寺为纪念智者大师,在放生池东北坡青龙岗上建智者大师法塔 。智者大师在大佛寺的种种事迹,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教事业的执着追求,也使得大佛寺在佛教界的地位更加崇高 。
大佛寺的清幽环境与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动人传说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大佛寺也成为了诗人们抒发情感、寄托情怀的胜地 。孟浩然曾游历大佛寺,并留下了《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一诗 :“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 。”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大佛寺的宏伟壮观与古朴清幽,将石弥勒佛像的庄严、竹柏环绕的禅庭以及夕阳余晖下的楼台景色一一展现,让后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大佛寺当年的风貌 。
新昌大佛寺凭借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成为了众多影视剧钟爱的取景地 。在这里,无数经典影视作品诞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武侠巨制《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都曾在此取景 。当镜头扫过古寺的飞檐斗拱、青石板路,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武侠世界 。郭靖、黄蓉等英雄豪杰的身影在大佛寺的山林间穿梭,大佛的庄严与寺庙的宁静,为武侠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厚重 。
近年来,随着古装剧的火爆,大佛寺更是成为了热门取景地 。《周生如故》《莲花楼》《雪中悍刀行》等剧纷纷在此拍摄 。在《周生如故》中,大佛寺的红墙黛瓦、古木参天,完美地还原了古代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莲花楼》里,主角们在大佛寺的亭台楼阁间探寻真相,大佛寺的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映衬,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雪中悍刀行》中,大佛寺的雄伟壮观与江湖的豪迈不羁相得益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武侠江湖 。这些影视剧的拍摄,不仅让大佛寺的美景展现在了更多观众面前,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座古寺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是为了参观大佛寺的美景,更是为了追寻影视剧中的足迹,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
最后一站是大雄宝殿后的石窟。还没走到洞口,就被一股沉静的气息笼罩。绕过盘旋的石阶,一尊高达 16 米的弥勒佛像突然撞入眼帘——那是开凿在整面崖壁里的江南第一大佛,螺发如星,垂目似笑,双手交叠在腹前,仿佛把千年时光都托在了掌心。
被誉为 “江南第一大佛” 的石弥勒佛石像,无疑是大佛寺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它通高 16.3 米,其中座高 2 米,身高 13.74 米,头部高 4.8 米,耳长 2.8 米,鼻长 1.48 米,两膝相距 10.6 米 ,掌心可容纳十余人。佛像面容秀骨清相,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雕刻精细,线条飘逸流畅,气度娴雅。其身着袈裟,中胸袒露,衣着褶皱自然流畅,给人一种超脱、庄严之感。最震撼的是佛像的眼睛,明明是石头雕琢,却似有流光转动。听守窟的老人说,这尊佛像历经十代工匠才完工,洞窟顶部的排水系统至今仍在默默工作,千年来从未让雨水打湿过佛身。仰头望去,石缝里钻出的野草从佛像肩头垂落,绿得发亮,倒像是佛特意留的一缕青丝。
这尊宏伟的佛像,凝聚了僧护、僧佑等三代僧人接力开凿的心血与执着。南齐永明四年,僧护见仙髻岩的崖壁上佛光乍现,深受感召,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弥勒佛大像 。此后他四处募捐化缘,精心筹备,十年后工程正式启动 。然而,仅一年时间,僧护便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嘱咐徒弟僧俶:“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办成,再生当就吾志。” 僧淑接过师父的衣钵继续开凿,却因财力匮乏等原因未能完成 。直到梁天监六年,梁建安王萧伟派遣当时著名的高僧僧佑主持工程 。僧佑不仅是一代高僧,更是一流的建筑和造像大师,在他的精心设计与指挥下,历经多年艰苦努力,大佛终于在天监十五年大功告成 。这座跨越 30 年,由三代人共同完成的佛像,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
大佛寺的摩崖石刻,是大雄宝殿后的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面刻有“面壁”两字,出自米芾的手笔。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鉴定家和收藏家,被誉为“米颠”,他的作品被视为珍宝。除了“面壁”,石壁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后面写着“道光庚子年,徐鸿占敬书,吕乔槐勒石”。这句话不仅记录了石刻的年代,还提到了吕乔槐的名字,他曾经是本地的一个望族。
站在大佛寺的最高处,俯瞰红墙黑瓦隐现于苍翠山峦,耳畔是瀑布流水与梵音交织。秋日枫红菊黄,春日古树新芽,四季皆成画卷。1600年来,它静卧石城山谷,不张扬却自显庄严。若你向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妨来新昌大佛寺——这里没有喧嚣,只有一尊笑看众生的巨佛,和一段等你亲历的千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