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巴驶入贝尔格莱德市区,我的心情便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笼罩。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而即将踏上这片土地,探寻那些铭刻在岁月深处的故事。
大街上挂满了2027世博会会徽旗,该标志体现了“为人类而战——全民体育和音乐”的主题,其流畅的造型反映了贝尔格莱德与其两条河流萨瓦河与多瑙河之间深刻而永恒的联系。
贝尔格莱德实际上被分为了两片区域,一片是贝尔格莱德,还有一片是“新贝尔格莱德”,这两片区域之间隔着的就是萨瓦河了。而连接两片区域的是横跨萨瓦河的桥。而这些桥也千万不能用欧洲那种优雅的城桥来对比,因为贝尔格莱德的这些桥都是很现代化的六车道甚至八车道高架桥,那种恢弘的气势是别的欧洲城市桥梁都比不上的。我们行驶在新萨瓦桥上看旧萨瓦桥。
路过圣萨瓦教堂,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内部装饰而闻名。
在上个世纪末的若干年里,贝尔格莱德犹如萨瓦河的波涛,不时掀起涟漪,在一场持续十余年大动荡中,人心随着国家的解体而涣散,社会严重动荡不安,经济急剧倒退,货币严重贬值,甚至崩溃,连当地老百姓都不敢在自己国家的银行存钱。贝尔格莱德也由昔日的六个加盟共和国首都变为只是塞尔维亚的首都了。
所幸的是,随着国家整体局势的相对稳定,塞经济开始逐渐复苏,贝尔格莱德近两年在悄然发生变化,久违的城市建设在慢慢恢复中,市中心不时出现一些新的建筑。不息的萨瓦河记录着贝尔格莱德的历史,永远滋养着塞尔维亚人民,愿美丽的贝尔格莱德更加美丽,愿塞尔维亚人民日子越来越好!
清晨的贝尔格莱德,阳光柔和地洒在古老的建筑上,仿佛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我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前往中国大使馆旧址(现在是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孔子学院”外的孔子塑像
1999年5月7日,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却的日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在这场灾难中不幸牺牲。如今,旧址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用中文、塞尔维亚文和英文镌刻着对烈士的缅怀以及对和平的祈愿。碑前摆放着鲜花,那是来自祖国的人们对烈士深深的思念与敬意。
我静静地站在碑前,默哀良久,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心中满是对烈士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视。
离开大使馆旧址,前往《铁托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一座宁静的小山上,周围绿树成荫,喷泉池水,繁花似锦。这里曾经是铁托的住所,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这位传奇领袖的地方。
六个圆柱形石柱抱合,寓意六个联邦共和国
纪念馆是贝尔格莱德送给铁托70岁的生日礼物,1962年5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因此又被称为“5月25日纪念馆”,由二战后南斯拉夫最伟大的艺术家米哈伊洛·米卡·扬科维奇设计建造。作为贝尔格莱德少有的“整体设计”的范例,整座建筑占地3480平方米,展览区占地16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博物馆(包括仓库)、拥有136个座位的电影院和功能房间等,前南多位艺术家对外立面进行设计装饰,正面大门上的马赛克贴画体现了“工农兵”的元素。别说,挺有“大团结”的风貌。
这座博物馆是贝尔格莱德第一座专门建造的博物馆,也是塞尔维亚现代主义建筑的典型范例,当时主要用于收藏展览铁托收到的礼物、勋章和私人物品。如果按国家版图算,它也是塞尔维亚第一座专门建造的博物馆。上世纪末博物馆收归国有,开辟成为旅游景点,许多当地人也都来此祭奠铁托。
博物馆包含三个部分:5月25日博物馆(Muzej 25. maj/May
25th
Museum),主要记录了前南联盟的历史,也凸显了前南对二战后新世界格局形成的伟大贡献;老博物馆主要收藏铁托出访各国时获赠的礼物;铁托纪念馆/花房是铁托及妻子长眠之地,还设有铁托生平的永久展览。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托的陵墓,阳光穿透拱形天窗,洒在白色大理石棺椁上,镌刻着“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的金色铭文泛着微光。
1980年5月4日病逝,铁托去世时的葬礼极为隆重,包括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128个国家的209个代表团出席葬礼。西方人士评价说铁托就连去世都发挥了桥梁作用,把全世界都团结起来了。
二战期间,他指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消灭了98万德军,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二战后的南斯拉夫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去国外旅行。当时的南斯拉夫的国民满意度相当高,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地位。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经济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世界上有59个国家授予他98枚勋章。所以很多巴尔干半岛地区的老年人,依然怀念铁托那个年代,都称他是斯拉夫的民族英雄。
墓旁的花房里,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这是铁托生前最喜爱的地方,如今也成为了他最后的安息之所。
花房绿地前的铁托戎装背手沉思的铜像
《老游击队员纪念雕塑》
手托和平鸽的少女,象征渴望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缅怀与追忆交织之路
当大巴驶入贝尔格莱德市区,我的心情便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笼罩。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而即将踏上这片土地,探寻那些铭刻在岁月深处的故事。
大街上挂满了2027世博会会徽旗,该标志体现了“为人类而战——全民体育和音乐”的主题,其流畅的造型反映了贝尔格莱德与其两条河流萨瓦河与多瑙河之间深刻而永恒的联系。
贝尔格莱德实际上被分为了两片区域,一片是贝尔格莱德,还有一片是“新贝尔格莱德”,这两片区域之间隔着的就是萨瓦河了。而连接两片区域的是横跨萨瓦河的桥。而这些桥也千万不能用欧洲那种优雅的城桥来对比,因为贝尔格莱德的这些桥都是很现代化的六车道甚至八车道高架桥,那种恢弘的气势是别的欧洲城市桥梁都比不上的。我们行驶在新萨瓦桥上看旧萨瓦桥。
路过圣萨瓦教堂,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内部装饰而闻名。
在上个世纪末的若干年里,贝尔格莱德犹如萨瓦河的波涛,不时掀起涟漪,在一场持续十余年大动荡中,人心随着国家的解体而涣散,社会严重动荡不安,经济急剧倒退,货币严重贬值,甚至崩溃,连当地老百姓都不敢在自己国家的银行存钱。贝尔格莱德也由昔日的六个加盟共和国首都变为只是塞尔维亚的首都了。
所幸的是,随着国家整体局势的相对稳定,塞经济开始逐渐复苏,贝尔格莱德近两年在悄然发生变化,久违的城市建设在慢慢恢复中,市中心不时出现一些新的建筑。不息的萨瓦河记录着贝尔格莱德的历史,永远滋养着塞尔维亚人民,愿美丽的贝尔格莱德更加美丽,愿塞尔维亚人民日子越来越好!
清晨的贝尔格莱德,阳光柔和地洒在古老的建筑上,仿佛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我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前往中国大使馆旧址(现在是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孔子学院”外的孔子塑像
1999年5月7日,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却的日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在这场灾难中不幸牺牲。如今,旧址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用中文、塞尔维亚文和英文镌刻着对烈士的缅怀以及对和平的祈愿。碑前摆放着鲜花,那是来自祖国的人们对烈士深深的思念与敬意。
我静静地站在碑前,默哀良久,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心中满是对烈士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视。
离开大使馆旧址,前往《铁托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一座宁静的小山上,周围绿树成荫,喷泉池水,繁花似锦。这里曾经是铁托的住所,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这位传奇领袖的地方。
六个圆柱形石柱抱合,寓意六个联邦共和国
纪念馆是贝尔格莱德送给铁托70岁的生日礼物,1962年5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因此又被称为“5月25日纪念馆”,由二战后南斯拉夫最伟大的艺术家米哈伊洛·米卡·扬科维奇设计建造。作为贝尔格莱德少有的“整体设计”的范例,整座建筑占地3480平方米,展览区占地16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博物馆(包括仓库)、拥有136个座位的电影院和功能房间等,前南多位艺术家对外立面进行设计装饰,正面大门上的马赛克贴画体现了“工农兵”的元素。别说,挺有“大团结”的风貌。
这座博物馆是贝尔格莱德第一座专门建造的博物馆,也是塞尔维亚现代主义建筑的典型范例,当时主要用于收藏展览铁托收到的礼物、勋章和私人物品。如果按国家版图算,它也是塞尔维亚第一座专门建造的博物馆。上世纪末博物馆收归国有,开辟成为旅游景点,许多当地人也都来此祭奠铁托。
博物馆包含三个部分:5月25日博物馆(Muzej 25. maj/May 25th Museum),主要记录了前南联盟的历史,也凸显了前南对二战后新世界格局形成的伟大贡献;老博物馆主要收藏铁托出访各国时获赠的礼物;铁托纪念馆/花房是铁托及妻子长眠之地,还设有铁托生平的永久展览。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托的陵墓,阳光穿透拱形天窗,洒在白色大理石棺椁上,镌刻着“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的金色铭文泛着微光。
1980年5月4日病逝,铁托去世时的葬礼极为隆重,包括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128个国家的209个代表团出席葬礼。西方人士评价说铁托就连去世都发挥了桥梁作用,把全世界都团结起来了。
二战期间,他指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消灭了98万德军,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二战后的南斯拉夫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去国外旅行。当时的南斯拉夫的国民满意度相当高,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地位。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经济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世界上有59个国家授予他98枚勋章。所以很多巴尔干半岛地区的老年人,依然怀念铁托那个年代,都称他是斯拉夫的民族英雄。
墓旁的花房里,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这是铁托生前最喜爱的地方,如今也成为了他最后的安息之所。
花房绿地前的铁托戎装背手沉思的铜像
《老游击队员纪念雕塑》
手托和平鸽的少女,象征渴望国家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