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亚德里亚海滨的“君临城”(中)

2025-07-13 10:32:32

沿着白色石板铺就的斯特拉顿大街前行,就像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街道两旁林立着典雅的宫殿、精致的咖啡馆和琳琅满目的商铺,宛如一幅中世纪的生活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条大街从西侧的派勒门一直延伸到东侧的普洛切门和城市港口,是老城的“主动脉”,也是游客们感受杜布罗夫尼克地中海风情的绝佳去处。

漫步在斯特拉顿大街,两旁美丽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建筑的每一处雕花、每一扇窗户,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高大的拱廊下,店铺与咖啡馆林立,人们在这历史的氛围中享受着当下的惬意。

东门内是卢扎广场,大门靠北的斯庞扎宫,建于1516 - 1522年,整体呈巨大长方形,有典型的连续拱券柱廊,装饰性花饰和檐口设计精美,采用了各种植物、动物等图案,雕刻细腻,富有立体感。曾作为海关、银行等功能建筑,见证了古城的商贸历史。

斯庞扎宫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这里曾是海关大楼,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此聚集,如今作为博物馆,收藏着拉古萨共和国的文献资料,让后人得以了解那段繁荣的贸易历史。

广场东面耸立着高高的钟塔,高约31米,建于1444年。在中世纪,钟楼作为城市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提供瞭望和预警的功能。它一直是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的地标,无论你站在古城的哪里,抬头都能看到钟楼。每到整点,塔顶有两个小铜人“Maro”和“Baro”就用小锤子敲钟报时。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报时者,见证了城市的日升月落。

普洛切门(Ploe Gate东门)作为老城重要的出入口,见证了无数的商旅往来、战争与和平。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通道,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站在门下,抚摸着古老的砖石,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古城墙有四个城门:普洛切门(东门)、派勒门(西门)、布尔扎门(BuzaGate南门)和圣卢克门(St. Luke's Gate北门),前两个门供人们出入,后两个门主要用于港口运输。但普洛切门外也有港口,叫老港。

老港充满了生活气息,船只往来,水波荡漾。拉扎雷蒂(Lazareti of Dubrovnik)港口的检疫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它记录了城市在面对疫病时的努力与抗争。

港外的洛克鲁姆岛和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克鲁姆岛,这座位于杜布罗夫尼克附近的绿意盎然的岛屿,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寻求宁静与自然的理想去处。岛上葱郁的植被、清澈的海水,以及那隐秘而迷人的氛围,都让人流连忘返。

雷夫林堡(Revelin Fortress也译作雷维林堡)与普洛切门相连,作为陆上防御的缓冲地带,设有护城河和吊桥,曾用于关押战俘和储存物资。

圣约翰堡在老港的入口处,独立于城墙外,它控制和保护着老港和老城的东入口,在保护杜布罗夫尼克免受海盗袭击和外敌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城市的防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虽已不再承担军事重任,但依然是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古城墙拐角处设计为三角形,是中世纪防御工程学的精妙体现,它突破直角的“防御盲区”,三角形拐角将墙角转化为两个斜面,守军可从三角形的两个斜边同时瞭望和射击,对敌人形成“夹击”态势;同时在工程上利用三角形的力学优势,在多地震、多攻击的环境中保障墙体的长期存续。站在堡垒上,俯瞰着亚得里亚海,海风拂面,历史的硝烟似乎还在眼前弥漫。

灰白色的墙壁、橙红色的屋顶,湛蓝的海水、起伏的山崖,古老的城市与绝佳的自然环境深度融合,相互映衬。凭借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壮观的山水图景,杜布罗夫尼克成为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君临城的取景地,让这里成为享誉全球的旅游胜地。

多米尼加修道院位于老城东部,靠近普洛切门,是杜布罗夫尼克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文化和艺术遗产的主要宝库。修道院博物馆展出了许多珍贵的绘画、文物、珠宝等,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圣布莱斯教堂,1706年修建。是为纪念杜布罗夫尼克的守护神布莱斯而建,教堂顶部正中的圣·布莱斯塑像庄严肃穆,教堂内部的装饰精美绝伦,充满了宗教艺术的魅力。传说在10世纪,威尼斯人试图偷袭杜布罗夫尼克时,圣布莱斯显灵向市民预警,使城市免遭劫难,从此被尊为杜布罗夫尼克的守护圣人。每年23日是圣布莱斯节,自972年首次庆祝以来,已有超过千年历史,是克罗地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又称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始建于1192年,1667年地震中被毁,随后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重建,1713年由当地建筑师伊利贾·卡蒂奇完成修建,大教堂也由罗马式改成巴洛克风格。又在1991年南斯拉夫战争中几乎被夷平,但每一次的重建都让它更加坚韧。教堂内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是艺术与历史的宝库。

大公府,又称总督宫、瑞克多宫。大公府早期是防御建筑,1349年开始被称为宫殿。之后1435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建筑及塔楼;1463年,大公府军械库发生火药爆炸,整个建筑结构严重受损;1520年的强烈地震使大公府再次受损;1667年的大地震对大公府造成了更大破坏,多次修建、重建后形成今日规模。

大公府曾是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总督的官邸和政府办公场所,兼具政治权力象征与行政功能,内部设有议会厅、审判室等重要空间。如今作为杜布罗夫尼克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历史文物、艺术品及历史档案等,供游客参观。大公府作为哥特式建筑,曾经是杜布罗夫尼克国的权力和行政中心。如今,它虽然不再是权力的象征,但那宏伟的建筑外观和内部精美的装饰,依然能让人想象到当年的辉煌。

大公府中庭的米·普拉查特青铜雕像,这是共和国时期唯一一座为平民建立的纪念像,打破了当时主要为贵族、统治者或宗教人物立像的传统。米·普拉查特作为慈善家,其善举被人们铭记。雕像是对他慈善行为的永久纪念,也激励着后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友爱。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