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白天的南长街呈现的主题词是秀丽,那么夜晚的街区主题词则是绚丽
在小酒馆待到亮灯,华灯初上,邂逅江南夜未央
无锡的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一桥横跨,岁月纵贯,历史往来穿梭,塑造了水乡的旖旎风光。
看到的这座桥以及桥下的那条小河,叫做伯渎桥和伯渎港。原来这条河竟是3200年前挖的。是由吴国的开国帝王泰伯所挖下的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条人工河流。全长达43公里。它沟通了整个无锡从西到东的所有湖荡。使得当时太湖流域的老百姓从以前的一年种一次变成一年种两次,起到了巨大作用。
夜幕就这样悄然而至,是时候回走了。逛了一天,似乎看了很多,又似乎还有许多未曾踏足......
清名桥下的广场有“运河文化艺术馆”,只待下次再来,看看与杭州的大运河博物馆有什么异同。
来时逛的南下塘街,回转要走南长街的块石路
傍晚七点,南长街的灯笼次第亮起。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却不觉拥挤。两旁的商铺灯火通明,各色招牌在夜色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特色小吃店里飘来阵阵香气,文创店铺里传来悠扬的评弹声,现代与传统在这里完美交融。
瞥见一个院子中一株大樱花树,盛开的粉白樱花在夕照和灯光下染了胭脂色
枝丫上挂满了LED诗词光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无锡南长街开始绽放她最迷人的光彩。牵着手漫步在这条千年古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盛世。
漫步回至大公桥畔,古运河的游船正缓缓驶来。船身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墨色的水面上划出一道璀璨的轨迹。相拥而坐,任凭微风拂面。游船经过之处,两岸的白墙黑瓦在灯光映照下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故事。
此时的清名桥上挤满了人,站在桥最高处,整个南长街的夜景尽收眼底。河面上游船穿梭,岸边的红灯笼倒映在水中,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许多情侣选择在这里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桥头的老树下,不时有街头艺人弹唱情歌,为夜色增添了几分甜蜜。
大公桥也毫不逊色,或许,这就是白居易笔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最好诠释。
随着夜色渐深,南长街展现出更加迷人的一面。拐进小巷深处,那些白天不起眼的茶馆、酒坊,此刻都变成了温暖的港湾。点一壶碧螺春,听一曲评弹,或者小酌一杯桂花酿,感受江南夜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歪歪楼因其建筑上半部分倾斜了15度而得名。该楼建于清末民初,前街后河,下店上宅,是古老南长街上一幢传统的江南民居。景区因势利导,对该楼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后,将其作为特色建筑保留,使之成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建筑。
歪歪楼造型奇特,是南长街上的一道印记,是展示最怀旧、最民俗、最无锡的载体。
它的主人已不知更换过多少代,虽步履蹒跚,芳华已随时光渐渐逝去,但历经百年风雨飘摇,仍努力挺直腰杆默默守候这段历史。
许多店铺的叫卖声也渐渐响起,为南长街的夜景增添了一抹温馨与热闹。在夜色朦胧中,南长街的游客们三五成群地漫步,欣赏着古街的夜景,手里拿着小吃,嘴里嚼着美食,这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似乎更添几分惬意。
不知不觉中回到了牌楼入口处,才觉得路上的石块烙得脚板疼。“运河古邑”匾的背面写的是“丛桂留馨”,古代中了进士叫做蟾宫折桂。丛桂留馨的典故源自明朝成化年间无锡南门的莫家,当时莫家已是本地望族,特别的是家族里出了两个进士,侄儿叫莫骢,叔叔叫莫息,他们俩人先后间隔15年考中进士。为了彰显莫氏的功业并垂范后人,他们在古运河边建成了“丛桂”坊。
夜色深处,发现别样江南
穿过“永乐路”,沿运河继续走向“南禅寺街区”
水弄堂和宝塔桥交汇口是拍摄妙光塔亮灯画面的好机位
妙光塔位于南禅寺东侧,建于北宋雍熙年间,于明正统十四年间(1449年)重建。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玲,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为“无锡八景”之一。
这妙光街也因妙光塔而得名吧,放下相机,该去各种传统美食中找到无限乐趣了~
【江苏·无锡】邂逅江南夜未央
如果说白天的南长街呈现的主题词是秀丽,那么夜晚的街区主题词则是绚丽
在小酒馆待到亮灯,华灯初上,邂逅江南夜未央
无锡的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一桥横跨,岁月纵贯,历史往来穿梭,塑造了水乡的旖旎风光。
看到的这座桥以及桥下的那条小河,叫做伯渎桥和伯渎港。原来这条河竟是3200年前挖的。是由吴国的开国帝王泰伯所挖下的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条人工河流。全长达43公里。它沟通了整个无锡从西到东的所有湖荡。使得当时太湖流域的老百姓从以前的一年种一次变成一年种两次,起到了巨大作用。
夜幕就这样悄然而至,是时候回走了。逛了一天,似乎看了很多,又似乎还有许多未曾踏足......
清名桥下的广场有“运河文化艺术馆”,只待下次再来,看看与杭州的大运河博物馆有什么异同。
来时逛的南下塘街,回转要走南长街的块石路
傍晚七点,南长街的灯笼次第亮起。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却不觉拥挤。两旁的商铺灯火通明,各色招牌在夜色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特色小吃店里飘来阵阵香气,文创店铺里传来悠扬的评弹声,现代与传统在这里完美交融。
瞥见一个院子中一株大樱花树,盛开的粉白樱花在夕照和灯光下染了胭脂色
枝丫上挂满了LED诗词光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无锡南长街开始绽放她最迷人的光彩。牵着手漫步在这条千年古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盛世。
漫步回至大公桥畔,古运河的游船正缓缓驶来。船身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墨色的水面上划出一道璀璨的轨迹。相拥而坐,任凭微风拂面。游船经过之处,两岸的白墙黑瓦在灯光映照下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故事。
此时的清名桥上挤满了人,站在桥最高处,整个南长街的夜景尽收眼底。河面上游船穿梭,岸边的红灯笼倒映在水中,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许多情侣选择在这里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桥头的老树下,不时有街头艺人弹唱情歌,为夜色增添了几分甜蜜。
大公桥也毫不逊色,或许,这就是白居易笔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最好诠释。
随着夜色渐深,南长街展现出更加迷人的一面。拐进小巷深处,那些白天不起眼的茶馆、酒坊,此刻都变成了温暖的港湾。点一壶碧螺春,听一曲评弹,或者小酌一杯桂花酿,感受江南夜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歪歪楼因其建筑上半部分倾斜了15度而得名。该楼建于清末民初,前街后河,下店上宅,是古老南长街上一幢传统的江南民居。景区因势利导,对该楼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后,将其作为特色建筑保留,使之成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建筑。
歪歪楼造型奇特,是南长街上的一道印记,是展示最怀旧、最民俗、最无锡的载体。 它的主人已不知更换过多少代,虽步履蹒跚,芳华已随时光渐渐逝去,但历经百年风雨飘摇,仍努力挺直腰杆默默守候这段历史。
许多店铺的叫卖声也渐渐响起,为南长街的夜景增添了一抹温馨与热闹。在夜色朦胧中,南长街的游客们三五成群地漫步,欣赏着古街的夜景,手里拿着小吃,嘴里嚼着美食,这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似乎更添几分惬意。
不知不觉中回到了牌楼入口处,才觉得路上的石块烙得脚板疼。“运河古邑”匾的背面写的是“丛桂留馨”,古代中了进士叫做蟾宫折桂。丛桂留馨的典故源自明朝成化年间无锡南门的莫家,当时莫家已是本地望族,特别的是家族里出了两个进士,侄儿叫莫骢,叔叔叫莫息,他们俩人先后间隔15年考中进士。为了彰显莫氏的功业并垂范后人,他们在古运河边建成了“丛桂”坊。
夜色深处,发现别样江南
穿过“永乐路”,沿运河继续走向“南禅寺街区”
水弄堂和宝塔桥交汇口是拍摄妙光塔亮灯画面的好机位
妙光塔位于南禅寺东侧,建于北宋雍熙年间,于明正统十四年间(1449年)重建。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玲,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为“无锡八景”之一。
这妙光街也因妙光塔而得名吧,放下相机,该去各种传统美食中找到无限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