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古运河畔的江南水弄堂

2025-04-07 10:50:46
标签: 南长街 古运河 春晚 无锡

作为蛇年春晚的分会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无锡南长街再次名声大噪。

南长街位于无锡老城区,最精华的是跨塘桥到清名桥这一段,也是游人常去的、又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跨塘桥边上有个古牌坊——运河古邑

跨塘桥位于南长街与永乐路交界处,是无锡古运河穿城而过的"水弄堂"文化景观其中的景观桥之一,原名阳春桥,古桥建于明洪武初年,后在2001年城市交通扩建被拆除,2007年南长区政府为弘扬吴文化底蕴,保护清长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重建古桥,修缮南长街,600年的古桥从此荣光再现。

我没有先去走南长街,而是登上跨塘桥拱,看看这条“水弄堂”。南长街很长, 全长5.5公里,是一条横跨无锡的城南到城北的老街,它保留着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也就是在这条河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街,左边为南下塘和大窑路,右边为南长街。

下了桥,开始逛南下塘。这里相对安静很多,典型的江南小巷,灯光有也点暗,沿街都是文艺调调的小茶馆、小酒吧和小餐馆。

穿过牌坊,是通古运河小河浜的庙桥

南下塘街中间条石铺就,两侧砖砌,古韵十足

南下塘街区很窄,现存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历史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的有浓厚运河江南人家特点。

每隔一段路、几排楼,就可以一探运河的模样,恰好有画舫驶过,定格!

这时已近夕阳西下,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外面,谈天说地,饮茶酌酒......

聊这里的历史,聊他们对这里的喜爱,聊他们的生活......无锡人依河而居,代代如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运河,因为对这里喜爱,不愿搬离这里;守着这一方寸土,守着这份静美,守着对祖先的追忆......

我的祖居地也属无锡,这一刻好想住在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纷争;每天漫步在运河边,听着鸟叫,闻着花香......虽然房子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现代化,但依然可以在门前种些花草,依然可以把房子装扮得很好,依然可以有那份幸福感......

小巷钻在金塘桥(横跨两街一河)下,桥洞壁的涂鸦据说常新常换,提醒人们旧貌添新颜

吸引我的是一片文字,都是无锡方言俚语,我还有哪些是能读懂的?

整个街区依托南长街、南下塘两条街区,沿着古运河岸线,呈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以上百处历史建筑和九座古桥梁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也是无锡城市发展的缩影。

在这里可能最不缺的就是故事,这不,“大公桥“是1929年开建,1930年建成,荣氏家族修建的,原来两边都是纺织厂,为了方便纺织女上下班而建的。

桥堍就有一座和平书场,在这里每天都会上演锡剧。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砖结构,主入口设西式拱券及柱式装饰,是典型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逛累了可以来这里听听评弹、戏剧,喝喝茶,蛮好的。

南长街以古居、历史旧址、文创和美食为主。除了无锡特产小笼包、三鲜馄饨、糖芋头、马蹄酥、油赞子外,还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如咖啡、奶茶等。

在大公桥上下是拍摄“清名桥”的最佳处

说到桥,整个无锡地区最大的一座古桥就是——清名桥,该桥长43.20米,桥面宽5.50米,高8.5米,跨径13.10米 修建这座桥的就是写下那首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大词人,秦观的后裔,一位叫做秦太清,一位叫做秦太宁,兄弟二人出资,为了方便两岸百姓行走而修建的这个大的桥梁——清宁桥,后来到了道光年间,为了避道光皇帝旻宁的讳,才改成清名桥。

这座单孔石拱桥横跨古运河,桥身由花岗岩堆砌而成,是南长街上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地标,也是无锡市区现存体量最为庞大的古代石拱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分量。

穿过桥洞可以看见“央视春晚主舞台”七个红字。除夕夜,春晚无锡分会场美轮美奂的开场表演,让无锡这座城市登上了数个热搜;“无锡,收拾收拾准备升咖了”“春晚无锡分会场真的好绝!”春晚无锡分会场亮相后,网上好评如潮。

整个无锡分会场共有约15个取景点位,包括清名桥、南长街、鼋头渚、惠山古镇等知名景点。作为第一个登上春晚分会场的江南水乡,无锡也是四个分会场中唯一一个全水路串联的城市。整个节目以一首改编填词的江南小调《无锡景》为主线,画面从江南水乡徐徐展开,以水换景到大运河,再到波光粼粼的太湖。

今年被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惊艳到的石拱桥、桨声灯影里的古运河、白墙黛瓦上流转的光影……

发现一块铺桥的块石居然是阳刻,明亮的艺术表达,这个无锡俚语,你懂吗?

坐在桥边的这个小酒馆外,等待亮灯。笼灯初上,这夜不再黑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