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瓦格哈沙帕特】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坍塌的辉煌

2024-09-28 11:18:44
标签: 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 断垣残壁 阿勒山 亚美尼亚 旅游

在埃奇米阿津,还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废墟非同寻常,它正式的名称叫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建于7世纪,是当时亚美尼亚建筑的杰作之一,然而,这座教堂于 10 世纪被毁,且此后未再进行修复重建,即便如此,残留下来的断垣残壁依旧遮挡不住它昔日的辉煌,其壮观的景致至今依然令人惊叹。

尤其是在建筑史上,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更为重要,因为这样大规模的圆形教堂在东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兹瓦尔特诺茨教堂于 641 年到 661 年建造。其规模气势远远超过埃奇米河津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创造性的中间圆顶的建筑形式。这座教堂的外部设计采用了篮形柱头、鹰形柱头和藤蔓卷轴饰带,揭示了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建筑的影响。该教堂在 10 世纪倒塌之前屹立了 320 年,关于毁坏的原因是地震还是人为,至今没有定论~

数百年来的辉煌与荣耀,仿若在一夜之间消散殆尽,仅留下这个沉寂的古老遗址。

遗址中央的祭坛前有一个洗礼池,上面覆盖着一个十字形十字架。面对祭坛,站在十字架前,往右看,十字架的一边穿过长廊,顺着石墙间的大门延伸开去,会一直延伸到远处的亚拉腊山,这里是诺言方舟的停泊地;往左看,十字架的一边穿过长廊,顺着我们进来的通道延伸开去,会一直延伸到亚美尼亚的第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

诺亚方舟的停泊地、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三点一线,预示着信仰的传承和延续。

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站在废墟的穹顶下,映入眼帘的便是雪山,就是《圣经》中诺亚方舟停靠的地方,有种神圣的感觉!

公元301年,基督教在亚美尼亚得到传播,埃奇米阿津教堂的一个修道士决定前往亚勒山上寻找诺亚方舟。这个修道士几次想爬上山顶,但都没有成功。每次爬到半山腰,他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醒来时,修道士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山下的修道院。后来,上天告诉他,停放诺亚方舟的阿勒山顶是块禁地,凡人是不能攀登的。但为了奖励修道士的执着精神,上天奖励给他一块诺亚建造方舟的木头。从此以后,诺亚方舟的残片就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圣物。

虽然大小亚勒山和埃里温市近在咫尺,但绝大多数亚美尼亚人却无缘攀登这座圣山,只能望山兴叹,因为它们不属于亚美尼亚。1921年,根据苏俄和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斯条约》,包括亚勒山在内的西亚美尼亚领土被划给了土方。不过,亚美尼亚的国徽上还保留着亚勒山的图案。在各地的公共场所,游人很容易看到以亚勒山为背景的宣传画和艺术品。1991年亚美尼亚宣布独立后,由于在历史问题上无法和土耳其达成谅解,两国至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据说,土耳其对亚美尼亚在国徽中保留亚勒山的做法大为光火,曾提出抗议。亚方的回答则是:“星星和月亮属于全人类,土耳其凭什么将它们放在国旗上?”

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虽为废墟,却绝对值得一看,置身其中,仅观遗址建筑之华丽,便可领略数千年前那伟大的神迹。

据说,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于652年亲临即将完工的兹瓦尔特诺茨教堂建筑现场,并邀请建筑师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样的教堂,这一计划由于建筑师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没能实现。不过,兹瓦尔特诺茨教堂的建筑理念还是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且在欧亚新的建筑和艺术杰作中得到发展。

根据10世纪晚期到11世纪初期亚美尼亚著名历史学家的描述,兹瓦尔特诺茨早在在10世纪的时候化为一片废墟,但是即便如此,残留下来的断垣残壁依旧遮挡不住它往日的辉煌,其景致可谓壮观。

即使从一千年前开始就只剩脚下这片略显破败的废墟,但残缺的块块精致石柱、道道屹立拱门,还是被历史所留住。

一些废墟的残片编号后堆放在这里

时过境迁,那些宏大复杂的纷争也许间或影响地区局势,但这丝毫都不影响外高加索独守一方宁静保全了惊人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灿若繁星的文明遗迹。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