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古迹】(2)灿烂大吴哥

标签:
吴哥窟吴哥通王城丛林榛莽神秘的笑脸7头蛇 |
分类: 亚非观察 |
重见天日的笑脸
吴哥古迹位于暹粒北 6公里处,分布在近200平方公里的莽莽丛林中。
我们选了40美元的三日票,之后的三天,这张带有我大头照的门票就成了游览所有吴哥古迹的通行证。
今天,以吴哥窟(angkor wat)为代表的一大批吴哥王朝的寺庙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寻找失落的文明。
车子继续向北方不久,城市热闹繁荣的市集人潮都不见了。四周是一片灌木杂草丛生的原野,两旁大片平旷开阔的土地。在红土地中央一条“薄油”路,通向大吴哥(吴哥城)。大吴哥也称为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
吴哥通王城外的遗迹——“巴塞曾空寺”是现今所发现唯一金字塔,建于公元984年,在当时的工艺水平已媲美现代建筑的水平。
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
吴哥是9~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Angkor一词源于梵语Nagara,意为都市),9世纪初始,吴哥王朝(802~1431)先后25位国王,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领土,盛极一时。其间大兴土木,留下了古今奇迹吴哥城(Angkor Thom)、吴哥窟(Angkor Wat)和女王宫等600多座印度教与佛教建筑风格的寺塔,大放异彩。被誉为“东南亚文艺复兴之地”。然而,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该城废弃。随后繁华的吴哥就湮没于方圆45平方公里丛林榛莽之中,到16世纪已成为一片杂木丛生的废墟,逐渐被人们遗忘。现今的通王城是耶输跋摩一世国王在公元9世纪末开始全力建设的新首都,也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
前方是吴哥城的南门(South Gate)
南门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各抱着灵蛇(Naga)在拔河,就是神话故事——修罗与阿修罗合力搅拌乳海获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
这是印度的创世神话,取自《薄伽梵往世书》。桥两侧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抱持巨蟒用力拉扯。观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细长、表情含蓄的是修罗(天神),头饰为圆锥形。怒眼圆睁、表情凶恶的是阿修罗(魔鬼),头饰为花冠状,这也是在所有的吴哥艺术里分辩善恶神的基本方法。
在吴哥古迹中常见的“娜迦( Naga)”有7个头,所以又称7头蛇。
在吴哥的所有遗址中,这座入口石塔吸引了最多的拍照者,石塔高达23米,旁边各有四个头像,每个头像各朝一方,代表了须弥山顶上的四个方位神。
大吴哥这座高棉帝国的最后都城,始建于9世纪末,1181年登基的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赶走了入侵者后重建了通王城,修建了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被称为“第四次吴哥”。 他在位的三十余年间,吴哥王国达到极盛。
进了南门,到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的巴戎寺,还有不少路,转乘小型车那就几分钟,当然骑大象是相当气派,只不过兜里会少2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