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2012-09-16 09:58:59)
标签:

敦煌

鸣沙山

月牙泉

沙漠第一泉

旅游

分类: 走四方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在夏天,西部的太阳出来得晚,转去得也晚。每天早上八点,东部的日常生活早已开始,而在西部,阿訇的晨祷刚刚开始。晨曦微微的树林间,悠悠扬扬地响着唱经的声音。时而清晰时而朦胧。而在晚上,太阳要在10点后才下去,12点时落日的余辉犹在。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早晨起床后,已是645,在夜宿的宾馆二十多层,拉开窗帘,只见全城寂静,天色微露,遥望天边,地平线上霞光正喷薄欲出,我倚靠在窗边,看那一轮红日渐渐升腾,看天边霞光尽染。赶紧抓起相机,拍下了这张“西域日出图”。 西部的日出是旷达的,感觉刚性十足。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儿时不知甘肃,却已闻名的“敦煌城”。《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二字的意义时即说: 敦,大也。煌,盛也。古丝绸之路造就了她的辉煌,对于这颗举世闻名的沙漠明珠,就不用我以过多笔墨去介绍她的灿烂历史了。   刚进城一个“城雕”伫立在街头——一尊反弹琵琶的飞天。这座城雕是1998年立的,飞天仪态端庄,跣足踏波,其反弹琵琶姿态来源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把飞天作为城市标志,作为迎宾大使,欢迎远方来的游客。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来到敦煌郊外的“鸣沙山·月牙泉”公园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进了公园大门,迎面便是软软的沙滩地和延绵不断、直至天际的沙丘。在沙地行走,每一步踩下去都陷进沙里,再拔出来,有点累。远处的沙丘上一个个的黑点,仔细看都在慢慢移动,原来是游客组成的骆驼队,像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视觉效果很引人遐想。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 7公里处,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鸣沙山高约300,山形美观,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登山俯瞰,沙丘如海,山脚下月牙泉波光粼粼,异常动人。狂风起时,鸣声若闪电雷鸣,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有二奇:一是人若从山顶下滑,沙声或婉转如歌,或鸣似雷声,别具情趣;二为鸣沙山白天被人从上践踏而下的沙,一夜之间会被风吹复原状。鸣沙山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山形美观,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在阳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纹状,明暗相间,层次分明。近看如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继续前行不远拐个弯就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月牙泉。其因水面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月牙泉则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四周芦苇环抱,泉水呈浅兰色,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蒸发量是降水量48倍的大漠,四面环沙,历经两千年而不竭,令人称奇叫绝。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据研究,鸣沙山原属于月环形沙丘,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延山梁向上滚动,因而即使风再大,沙子也不会刮入泉中,或者填没月牙泉。科学解释说,月牙泉是古河床的一段,地下有泉眼,而且正好处于鸣沙山两条山岭的中间,每天的西北风团团的刮,使湖水像处于八卦的中心,离心力使每天落下的沙子又吹回到山的顶部去。这样,湖水就和沙山永存啦!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这一世界级遗产将面临干涸枯竭的危险。

随着敦煌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的投入使用,月牙泉水位正不断上升。

但愿长久,天地共婵娟
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边,白杨亭亭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甘肃•敦煌之鸣沙山•月牙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