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永康,登方岩,赏丹霞

标签:
永康方岩丹霞胡公祠旅游 |
分类: 江南游 |
永康方岩是我国发育最充分、特征最鲜明的丹霞地貌之一。
九曲飞桥实为栈道,在悬崖峭壁上用钢筋混凝土修砌,长数百米,盘旋而上,桥面平坦,围栏美观,飞桥面凭危崖,东临深壑,盘亘虚空,备极惊险。
飞桥全长约50米,盘曲而上,约历六七转,则见嵯峨巨石,豁然中开,建阁其上,俗呼“天门”,其势森严雄伟,蔚为壮观。
天门又叫透关,是由两块对峙的虎头巨石形成的关隘,相距仅一公尺左右,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天门”阁中有一楹联曰:“天生奇境窥大地,门设雄关瞰山河”。
我国著名的园林专 家陈从周先生对方岩有极高的赞誉:“方岩居中,游遍浙东”。
上天街不远即至广慈寺。广慈寺原名大悲寺,初建于唐大中四年(850年),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为广慈寺。建筑宏伟壮丽,分前、中、后三殿。
胡公祠,顾名思义就是祭祀先贤胡公的。胡公名则,字子正,永康胡库人,官任北宋兵部侍郎时曾向仁宗皇帝奏免衢、婺两州身丁钱,百姓感德,故立庙纪念,香火颇旺。
1959年8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专列由庐山返京途经金华接见部分地县委书记。毛泽东说:“永康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又说:“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初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呀!”毛主席谈古说今,言近旨远。不惟名山增辉,弥足鼓励当世。特勒石为铭,以志纪念。
他生于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元)登进士。在出任后的四十多年事,他曾十次担任杭州、温州、福州、陈州等地知州,六次出任江滩、广南等路(大到相当于现在的省)的制置发运使,还做过吏部、工部、刑部、兵部侍郎等,直到71岁才退出官场。宝见二年(公元1039年)胡则病逝于杭州,葬在杭州龙井。在他任官期间,宽刑薄赋,清正廉明,颇有政绩,百姓有口皆碑。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祠的庙额,胡公祠从此身价百倍,胡公被百姓敬若神灵,由胡相公变成至高无上的“胡公大帝”了。从此,胡公大帝又成了“有求必应”的活菩萨,农历八月十三日
是胡公生日,每年生日
,还会有“打罗汉”等祭祀胡公的民俗风情活动,打罗汉大约起源于南宋,对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
方岩最奇特的人文现象首推胡公。在人民群众心目中,胡公是“有求无不应,有祷无不答”的大帝,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幸福神。
胡公的信奉者遍及浙中、浙东、浙南,影响远播皖、赣、闽等周边省市,是江南最大的地方神之一。
方岩天桥是连接五峰、方岩山、南岩、石鼓竂景区的关键通道,并与天门、天街组成“天”字系列,相映成趣。
走上天桥,依栏凭眺,群山起伏、云雾缥缈,令人顿生飘然升天之感。以山岩奇特,风景秀丽而闻名遐迩,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山体平地拔起,四面如削,直耸云天,峻险非凡,远望如城堡方山。
自宋以来,游人络绎不绝,是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方岩山高400米,方圆约3000米,平地突兀,四壁如削,峰顶与峰脚面积相差无几,气势雄伟,酷似擎天方柱,故名方岩。
气势磅礴、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平方米的绝壁大石面,节里纵横,皴法皱迭,更是苍劲雄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方岩附近的山,都是绝壁陡起,孤峰独峙,形状或方或圆,势急峰危,峥嵘峻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