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姑苏寒山寺

(2012-02-28 10:30:25)
标签:

张继

寒山寺

枫桥夜泊

和合二仙

旅游

分类: 江南游

大约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去的寒山寺,那时的寒山寺仅有很小一块地方。而现今不仅寺庙范围扩大了许多,特别是近几年又新建了景区,不愧寒山寺的名气。

重游姑苏寒山寺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让始建于公元502年的寒山寺名扬海内外,虽说寒山寺已是姑苏城内的一部分,寒山钟声却依然悠久、清脆和洪亮。

寒山寺新区内有大钟苑,及中华第一诗碑天下第一佛钟

重游姑苏寒山寺
和合福道,是和合福的谐音。是寒山寺于201010月完工的和合大道。和合福道,东西走向。东有新建山门气势宏大,正面中间的门洞上方嵌寒拾遗踪石碑一块,为明代翰林学士姚希孟题。走过福道,沾福纳喜。和合福道把寒山寺古区和寒山寺新区合为一体,展现出寒山寺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

重游姑苏寒山寺
无论游客还是香客来到这儿,首选的还是寒山寺古区,尽管新区大得多。我们也不例外。

重游姑苏寒山寺
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为避安史之乱路过寒山寺。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寺以诗兴,诗以寺名,钟声诗韵,成为中国诗史文化上的千古奇观,成为寒山寺的神奇魅力,成为寒山寺的文化符号。 

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 即指寒山寺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这两座古桥。

此为江村桥,透过桥洞的是渔隐桥。

重游姑苏寒山寺
寒山寺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山门朝西是一大特点。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城西闾门外枫桥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岸边,水陆交通贯穿。自古以来,枫桥万商云集,店铺林立,行船如梭,通宵达旦。山门朝西为显贵富豪、名人墨客、游人信众等登岸入寺,参拜进香,咏诗题字,捐资助寺提供了最方便的路径。相传,大运河曾因妖魔兴风作浪,过往行船常有灾祸,自从寒山寺山门朝西,诸佛面向运河诵经弘法,降妖驱邪,运河遂得以风平浪静,行船畅通平安。西方为佛教的极乐世界,山门朝西,以示随时迎接诸佛到寺诵经弘法、教化众生。寒山寺山门朝西,构成了进香、弘法、朝圣三位一体的佛教胜景。

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

重游姑苏寒山寺
在寒山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口大钟了。寒山寺的钟声历来被诗人们题咏,那悠扬的钟声已深入人心。

重游姑苏寒山寺
寒山寺钟声源于唐代的夜半钟声,千年以来钟声不断。 张继《枫桥夜泊》诗是唐代寒山寺钟声的最早记载,可惜唐钟早巳不见踪影。现在古钟楼上悬挂的钟,是江苏巡扭陈夔龙于清光绪三十二年,重修寒山寺时所铸,铁钟高 1.2,直径约1.2,重约2吨。

站在听钟石旁,置身于清越深远的钟声中,似乎能消除心中的烦恼,启迪心灵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带来美好吉祥的预兆。

重游姑苏寒山寺
寒山寺1500年前开山有塔,名曰妙利普明塔。随着岁月流逝,塔几毁几建。自元代以来,已有600多年不见塔影。现在的普明宝塔于1996年重建。该塔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呈正方形,五层,高42.2米。

重游姑苏寒山寺
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间可观赏历代名人书写的《寒山寺诗碑》。

重游姑苏寒山寺
碑刻在寒山寺随处可见,可以说,寒山寺就是一座碑刻博物馆。在寒山寺的碑刻文化中,《枫桥夜泊》诗碑最为有名。

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在我国史载最早、持续最久、影响最大,堪称我国碑刻文化的一绝。

重游姑苏寒山寺
清代俞樾所写,保存完好,现市面上常见的《枫桥夜泊》条幅即是俞樾书碑的拓本。中华第一诗碑也采用俞樾所书。

重游姑苏寒山寺
塔立扶持大律,钟声普济众生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重游姑苏寒山寺

寒山寺有座殿堂称寒拾殿,现正在修缮。“寒拾殿”所供的如山墙上塑着两个袒胸露乳、蓬头赤足的胖子:一个叫寒山;另一个叫拾得。寒山、拾得确有其人,是唐代诗僧。寒山曾隐居浙江天台寒岩,自号“寒山子”,他善于作诗,人称诗僧。拾得原是个孤儿,被天台国清寺高僧车于在赤城山道上抬得收养为僧,故名拾得。

相传,丰干禅师是寒山拾得的师傅。丰干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丰干禅师临终前,给寒山半部真经和一枝荷花。给拾得半部真经和一个篾盒,并说,诵透此经就会得道。数年後,两人相遇苏州,分外高兴。各自拿出半部真经放在一起,又拿出荷花和盒放在一起,两人顿悟,意识到谐音为谐音为,不约而同,脱口而出这是一部和()()真经!”两人由此得到了和合真经,成为传承和合的祖师。从此,他们在苏州建立寒山寺,弘法和合化育天下,演绎出一系列美丽的和合故事。

寒山、拾得的和合形象深入人心,被誉为和合之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被大家公认为和合的化身,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重游姑苏寒山寺
在寒山寺寒拾殿前院落内的西北,毗邻长廊有一方形石护栏,护栏之中有一口古井,至今井裹有水,井口竖石上题寒拾泉三个字。相传,这是寒山、拾得在此缚峁以居时挖的井。为纪念寒山、拾得,後人称此井为寒拾泉。寺僧曾长期饮用这口古井的水,并用井水向过往路人施舍茶水。 饮水思源,看到这口古井,就会追思当年寒山、拾得来此缚茆以居、修持弘法的艰苦历史。 寒拾泉遗迹,已成为寒山寺祖师寒山、拾得的文化遗踪“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

重游姑苏寒山寺
枫桥夜泊,成为千古胜景
重游姑苏寒山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