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访万家”有作秀之嫌
(2011-11-22 23:45:15)分类: 世事杂感 |
由省教育厅组织的“课外访万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因为我是班主任,不得不亲历第一线,走街寻巷地家访着。家访,本来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共同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无可厚非,也很必要。每次家访,总有其目的,一般而言,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了些偏向,家校联系,有的放矢,及早地对症下药,防止学生越滑越远。
在不断地奔波中,也逐渐地认识了这次“课外访万家”。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政绩作秀。访遍所有学生家庭,两三月之间,分阶段进行,从宣传、发动、家访、总结,搞得轰轰烈烈。集中家访,分片家访,政教的中心任务即为家访,最为重要的是完成档案建设,给这次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家访总得因地、因时而行,不是一阵风。很多同学表现良好,此时也去家访,不知是夸奖学生,是说些无聊的话,还是去喝一杯茶而已。不过,万家家访活动中,媒体的宣传,家长的重视,学生的关注,社会的反响,还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可能就是某些人需要的。
什么时间去家访,那就需要挤时间了。像我所在的寄宿式学校,学生要上早晚自习,上班时间是离不得学校的,班主任全天候地跟班,那只有利用无晚自习时或双休日。从早至晚已经够辛苦了,再在别人休息时,再拖着疲倦的身躯,披着夜色去家访,不知出此主意的人能否体谅到老师们的艰辛。如今,学生大量涌入城关学校,一个班的学生来自各地,遍及全市各乡镇,让仅有的两三老师家访所有的家庭,谈何容易!除非你不上课,不休息。平时,老师们跟学生家长都有过电话联系,为何一定要亲自上门家访呢,而且是集中在这一段时间去家访!
一个阶段后,上级领导要检查这“课外访万家”活动的成效,档案肯定是如山般高。这些档案,真实吗?如果流于形式,还是不要的好。但愿领导们再制定活动方案时能切合实际,能深入最基层,最好自己去尝试一番,不要带有个人功利思想。我想这才真正地领会到“实事求是”的内涵。
不过,这种流于形式的东西,教育上还稍好一些,一心追求政绩的部门和个人,作秀工程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