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2012-11-18 20:19:58)
标签:
教育学习体会 |
分类: 2012年 |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特级教师俞正强教学片段
原本准备的是《生活中的比》,学生到场后,问学生,发现自己准备的一节课学生已上。于是俞特便询问学生学到哪里,得知学生上节课刚学了百分数的意义,俞特决定:“我们就接着你们上的内容往后讲一节好了。”我惊奇万分,省级学习,且能临时改课,这老师吃得消吗?怎么这样啊??太多的问号与疑惑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听了课之后,我才明白,在这位老师身上,哪堂课都是不用准备的,这才是真正的特级,谁还能达??
决定了上课内容,老师得先知识学情,于是对上节课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一个简单的问题(关于上节课的学习重点)抛出来,学生都不怎么知道,忙翻书找。接下来,老师再次提问……
师:“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全体学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惊:“为什么不是呢?分数前面加了个百为什么就不是分数了呢?”又一次地反问,生仍坚持:“不是!”老师很幽默地再次反问:“人的前面加个男字,变成了男人,男人还是人呀,为什么分数的前面加个百就不是分数了呢?”
小朋友们也被问呆了,坚定它不是分数,只是说不出所以然,于是且不再反问吧,细问下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吧:“你们认为分数是什么样的?谁来举个例子?”
生:“近视占全部的9/50。”
师引导生说明意义,充分理解后,师也举例:1、一堆煤重1/4吨;2、一堆煤是另一堆煤的1/4。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分数的不同之处,第一个是一堆煤,而第二个是两堆煤在比较,与学生所举的例子是“亲戚”,都是两个量在互相比较。师引导生将两个表示比较的分数一步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此时学生们由疑惑有点心动了,但支持率低,有的学生仍坚持之中,还有些人摇摆不定:“啊?……”辩论之后,有一人感觉它是分数了,举起手却又表达不清。老师说他在:“深思、酝酿之中。”片刻之后,他说出了自己的理解:“18%就是分母是100,分子是18的分数,所以百分数是分数。”
现场的气氛是:台下欢笑,台上紧张,特级教师风趣幽默地制造着欢笑声与轻松的氛围。
师走到学生中间,询问其他学生现在的想法,有一学生说支持,却不举手:“感觉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出理由。”
师小结:现在有两种观点,一认为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有百分号;第二种是不知道(已经晕了,不清楚它到底是还是不是)。
师再次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投球问题,三个小朋友投球,与学生一起给小朋友起名,投的个数,中的个数,都是与学生一起随口说的,很随机。
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孩子们自己突然就明白了:百分数是分数,是方便比较的分数。记忆深刻!
这节课本应教《生活中的比》,却因孩子们学过而临时换课,本来换成了《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却又因孩子们对上节课知识掌握不深刻更侧重于解决上节课的知识尾巴,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又在他解决问题中无形的渗透了,所以本节课的目标轻松达到。我们都有点纳闷:开始学生都不明白,怎么就明白了?
在接下来站着达两个多小时风趣又幽默的讲座里,我们找到了答案。经验!可以阻碍教学,也可以促进教学,如同我们常提起的差异!大家都回避的,俞特却迎难而上,用之还游刃有余!包容孩子的经验,处理协调好经验与数学!数学思想不是来自数学,而是生活!用心体会小朋友心中的经验,明白他们的明白!
俞特的那种魅力,那种高大,我无法达到,听王炜老师说,他的十年里都是在默默无闻地读书,所以他出来的东西与我们是绝然不同的高度与等级。但是有一个小的细节我学到了,也准备试用:巡视学生作业时,先做好的,请他或是他们当小巡视员,帮助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兴趣激发了,老师的时间也省下来了,也能更快找到谁写错了?谁不会……实在是高!!!
期待下一次再向俞特学习!期待每一次学习都是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