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绿卡”的感慨【写于2012年9月】
(2024-02-19 16:01:37)分类: 陈年旧迹 |
今年的9-17,收到单位里发来的电子邮件,告诉我退休手续已经办完。9-21,老伴去我单位,带回了一本“绿卡”——上海市职工退休证及领取养老金的银行卡,至此,谈论了将近两个月的退休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拿过那本绿色的小册子,不由得想起,最近一二十年来经手过不少相似大小、类似厚薄、颜色各异的小册子,大多数是各类证书,经过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资质,成为继续拼搏职场的“护身符”,留下了自己艰辛奋斗的轨迹。虽然也曾经有幸因公跨出国门,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可惜那样的小册子被无情收回,徒留几丝回忆。当然,真正的意义与内涵绝不在于那些小册子本身。
看着那本绿色的小册子,忽然感到这是一生中最后一本小册子了,心头不免又一次浮起失落、寂寞、无可奈何……。不过,我也很快醒悟过来,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人生新阶段正式开始。或者说,是一种辞旧迎新,更新换代,不是有人说这是人生的“第二春”吗!确实,从职场拼搏中解脱出来,真是一种解脱,一种解放,一种自由,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那本绿色的小册子,跃入眼帘的第一个数字是“出生年月
细阅那本绿色的小册子,最为“触心境”的是“工作年限
品味那本绿色的小册子,不由得再次坠入回忆的漩涡。记得小时候在弄堂里听到锣鼓声,就知道十之八九是有人“光荣退休”了,果不其然,可以看到在人力三轮车(沪语称之为“黄鱼车”)上,坐着胸带大红花、手捧“光荣退休”玻璃镜框的退休老伯伯或者退休老妈妈,后面簇拥着锣鼓队,还有大红喜报,“衣锦还乡”,热闹非凡……。我的妈妈在1979年提前退休(目的是让“病退回沪”的弟弟有机会摆脱每天才七毛钱的“小集体、里弄生产组”的困境),我正在学校读书,没有亲眼目睹妈妈“光荣退休”、不老就回家的实况。及至我在1982年春节后成为“工薪一族”、正常上班,才很少看到上述热闹场面。当然,那种曾经被认为是充满“阶级感情”或“人情味”的欢送仪式、几十年一贯制的套路,已经索然无味,逐渐被淘汰也是理所当然。但是,随之而来的未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至人未走茶已……。
社会的前进永远不会是一直线,摇摇晃晃,左一摆右一摆,也属正常。祈愿:少一些忽悠折腾,更不要狂风恶浪;天下太平,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