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觉醒高尔夫挥杆上的网络文字误导

(2012-02-20 11:22:22)
标签:

高尔夫

挥杆误导

练习经验

体育

分类: 高尔夫心得
    温馨提示 纯属个人感受,无参考价值 谢绝将本博客内容及视频拿到任何人的博客上去说事儿论事儿

    昨天周末,在练习场上,遇到去年同组打过球的球友,路过他的打习,好好观察一下他的挥杆,因为同组当时他打了-2的成绩,很想欣赏一下他的挥杆特 点,,,。果然,击球时的Power是惊人的,然而他的个头也就160左右,手里用的球杆看上去Rye角度也与一般球杆不同的样子,故,问他,你的球杆是 特制的?他点头示意说是的,便停下挥杆,过来切磋切磋,,,。
     他的练球经历有10多年了,经过了几个的教练的指导,还有学习很多网上流行的挥杆经验谈等等,由于他过去学生时代是投掷选手,习惯了把手举到肩部以上来推 或投的运动,而高尔夫的所谓推或投的形象是在肩部以下,这一点对他本人很是一个大的动作挑战,为此他从师于精通运动学的教练,从运动基本原理开始训练他的 挥杆动作,来抵消他那顽固的肩上投掷的运动习惯感觉,,,。终于花了几年时间,他的投掷感觉不再干扰他的挥杆动作了,,,。说到这,想起老师说过的一句 话,他们参加保龄球半田杯,次日参加高尔夫比赛,挥杆都不靠铺,因为保龄球的运动模式还没等消失,就去挥杆,没有详细检测数据,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所以, 老师说过,高尔夫比赛前一天最好不要参加保龄球比赛,这句话是半开玩笑,可回味起来还真是有点道理。
    看来这个投掷型的高尔夫业余爱好者为了自己的挥杆没少吃苦,他定做的球杆,据说是技术人员根据他的挥杆特性日語叫做「癖」来设计的,看来也是没少下功 夫,,。关于网络流行的挥杆经验,还真想听听他的受益匪浅的经验,不想,他的观点很明确,也很简单,如果是一套公认的教学理论的文字表达,可以看,最好系 统地看,按部就班地看,这样可以理解基本技术原理。如果是各种经验谈,最好不看,看了会受到误导,因为每个人的经验都不同,说的都是他自己的那点儿 「癖」,那样的各种各样的「癖」,看过后就会存留到大脑,留下印象,无形中会指令你的挥杆,使你下意识地模仿那些缺乏理论根据的「癖」,这样下来,你的挥 杆不能受到自己的意识控制,而是混乱的杂乱的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来控制你的挥杆,会受到不良影响而走很多弯路,高尔夫挥杆动作需要无杂乱干扰,相对纯洁的动 作,即使是练习场上,如果你的前后都是胡乱挥杆打球的新手,你的挥杆也会跟随着那些节奏而不稳定,因为那些击球的声音节奏感足以作为一种节奏信号输入你的 大脑,,,。说到这,又想起老师们说的经验,职业球员在练习场练习时为什么一般都选择最前边的打习?原来我以为是需要照镜子,现在理解了,,,。
    看来应该觉醒,网络上的缺乏系统理论根据的挥杆指导或经验,还真不能闻风而上地跟着乱学习,最好是找一两套适合自己体格,适合自己年龄,适合自己运动基因(泛指运 动习惯)的系统理论来学习,或从师于一两位正规的PGA教练来练习挥杆,先打好挥杆基础,练好基本功,成型了自己的挥杆基础体系,然后再进行探讨各家不同 的理论特征,再看球友们的经验谈,这样不容易受到误导,也会从中找到更加能够提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平常心 练习场球友交流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