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获博士号的高尔夫挥杆理论

(2012-01-22 23:04:17)
标签:

高尔夫

新理论

实践练习

杂谈

分类: 高尔夫心得
    这几天,每天都接到高尔夫挥杆理论博士教练的一段讲座视频,逐步进一步地理解博士教练的讲解,今天说的是转体的概念,才知道原来理解的转体概念比较模糊,还有旋腕的概念,并比较二者的区别所在,界定挥杆程序里的两个概念的意义,本理论是采取转体概念的一个挥杆体系。
    把练习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对比。这次只是注重转体概念的应用,忽略其他程序,因为还没学到位。没想到,6号铁落点125~130码,飞球弹道低,前冲力度速度都不小,看似弹道虽低但会容易停球的样子。有可能冲到地面会产生很大的摩擦而加大着地阻力,这样的话,在冬天较硬的果岭上会比高调球有利,因为高调球即使是从上方落下来,由于果岭表面硬度大,会弹起很高又落下,这样就不容易控制瞄准旗位。由于之应用转体概念,所以不必过度上挥杆也不必追求距离。
*-*-*-*-*-*-*-*-*-*-*-*-*-*-*-*-*-*-*-*-*-*-*-*-*-*-*-*-*-*-*-*-*-*-*-*-*-*-*-*-*-*-

6号铁落点125~~130码左右,只注重挥杆程序的一个部分,明确转体概念。
*-*-*-*-*-*-*-*-*-*-*-*-*-*-*-*-*-*-*-*-*-*-*-*-*-*-*-*-*-*-*-*-*-*-*-*-*-*-*-*-*-*-

1木只注重转体训练,上挥杆与下挥杆对称性转体训练,球落点200多码,感觉前冲力很大全身被带动。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