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缩的鄱阳湖告诉我们什么

(2009-08-26 09:57:58)
标签:

财经

前些日子在社区网站上看到“鄱阳湖遇罕见旱情,专家告诫中国最大淡水湖若干年以后或将消失”的消息和几篇文章。

记得前年冬天应邀在北京过节,一次我们一行在一家江西菜饭店吃饭,墙上一幀早期的江西地图,那湖面足有现在地图上的鄱阳湖的三个那么大。我感到非常震撼。虽然早就已经知道半个世纪以来洞庭湖和鄱阳湖都一直被蚕食和淤积,但是半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居然就可以收缩掉三分之二,还是叫人吃惊。

我很想得到这样一张地图,就问饭店的伙计是否可以帮助我买一张。饭店答复说,他们只有这一张。我知道这幅地图是这家浓厚江西风味的饭店的镇店之宝,也就不再言语。同桌的北京朋友告诉我,东郊的潘家园文物市场常常有老版本的地图出售,让我到那里找找。次日在东郊的中信出版社出来,出版社的关司机特意送我到潘家园文物市场,看看能否找到这种江西地图,可惜找遍所有摊位,都没有找到。

社区文章说,位于江西省内的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但是在今年,“由于遭遇了50年以来的最大旱情”,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已减少到50平方公里,还没有两个武汉的东湖那么大。

因为在地理和历史方面没有专长,我不知道4000平方公里是不是1934年那个时候的鄱阳湖面积数据,但是只看4000平方公里可以收缩到50平方公里,就已经触目惊心了。尽管和别的一些湖泊一样,鄱阳湖也有枯水年份和丰水年份的起伏,但是任你怎么起伏,能够从丰水时的4000平方公里收缩到枯水时的仅仅50平方公里,那不是病入膏肓是什么?

记得小学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洞庭湖和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两颗明珠,不仅本身蕴育了江南两个富庶的鱼米之乡,而且起着调节长江水量的重要作用。现在湖区水面大幅度收缩,固然湖区“上千万人喊渴,航运、渔业受到严重影响”,调节长江径流水量的作用,也就丧失了一大半。

文章突出水面收缩到“只有50平方公里”的原因,是遭遇50年罕见的干旱:“以往每年该地区的年降雨量都可达到1500毫米以上,而今年截至目前,年降雨量尚不足1000毫米。”1000比1500,是否足以“50年一遇”,暂且存疑,因为文章还具体告诉我们,2002年,这里降水2011毫米,偏多20%;2003年降水1350毫米,偏少20%;2004年降水1436毫米,偏少15%;2005年降水1732毫米和2006年降水1678毫米,则比较正常,起伏都不小。

一年大旱,水面就急遽缩小,恐怕还有更加复杂的原因。仿佛有水利专家说过,我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来就没有过通盘的和长远的规划。虽然我不是水利方面的专家,但是我对于专家的上述断言,觉得还是可信,因为除了前期围湖造田以外,直到现在我们还总是觉得哪个“要紧”的地方水不够了,就从比较“不要紧”的地方把水调过去,以为总是能够这样对付过去。

我们现在做事情,不但说干就干,而且财力雄壮,几千个亿不在话下。可是说到科学性,却未必能够经受得了历史的检验。鄱阳湖的悲剧,何尝不是没有通盘的、长远的和科学的考虑的结果?只怕交了“学费”以后,已经回天乏力。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反思鄱阳湖的变迁,实在是必修的功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